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区第一家 沈村村民出资修缮文物建筑

  ■记者  周珂

  本报讯   最近,戴村镇沈村村507号民居换了模样。这座建于民国的三间两弄格局建筑,占地面积260平方米,白墙飞檐,古香古色。屋里则保留着老底子的桌子,卧室里还有木架子雕花床和老式木柜,散发出时间的味道。

  一年前,这个民居类文物建筑的柱脚和台檐大多已经霉掉了,院子里满是青苔。作为我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此类建筑往往会遭受人为和自然侵蚀双重影响,受损严重,“再不修缮,房子可能就要倒了。”现年77岁的房主沈培校对老房子极有感情,终于在去年下定决心,叫来施工队,正式对房子进行修缮。

  谈及507号民居本身,也颇有些故事。沈培校介绍,这是一座拥有红色背景的建筑。新中国成立后,土改工作组曾在这里办公,当过大队委的办公室。教室不够的时候,这儿还做过校舍。“那时候,只要公家需要,祖上二话不说就给公家用。”

  将霉了的柱脚和台檐换掉,找东阳木匠在新木头上重新雕花,再加固屋梁,沈培校落实了一砖一瓦“修旧如旧”的实际行动。

  据了解,沈培校已花费102万元进行修缮,其中,区文旅局补助10万元。戴村镇文化站站长沈镇介绍,“有故事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但是私人产权类文物政府不能出钱维修,只能鼓励民间资本在文物部门指导下开展文物维修。沈老作为全区第一位自己主动修缮民居类文物建筑的人,实属难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调查
   第04版:镇街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广告
   第08版:教育
来苏周村:以党建为引领 办好民生实事
宁围低效企业整治成效凸显 一半企业提前完成区级目标值
新街启动新盛村城中村改造工作
雀山岭村通过区级第三批美丽乡村提升村验收
腌制白菜
全区第一家 沈村村民出资修缮文物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