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2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围绕新目标 共话民生事

  本版文字整理/记者  姚朝龙   本版摄影/记者  范方斌

  奋力开创“全市率先、全省领先、全国争先”的美好教育新局面

  ——专访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俞沈江

  教育问题关乎千家万户,今年美好教育如何建设?本报专访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俞沈江。

  记者:近年来,萧山全面落实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可谓是力度大、落地实。萧山将如何进一步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俞沈江:学校项目建设是萧山教育应对生源增长压力和人口集聚趋势的硬核技术,今年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全力推进:一是扩大总量。今年计划实施学校建设项目22个,其中涉及城区、开发区和亚运区块的有18个,公办幼儿园项目15个。二是做优存量。我们将启动高桥小学、临浦一小等8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扩大招生规模,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有效优化教育资源。三是用好变量。全面实施紧密型名校集团化办学,通过高校助推、名校助力、名师助阵,做好学校发展的后半篇文章,让新学校迅速成为新名校。

  记者: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是“美好教育”的目标之一,下一步,区教育局将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

  俞沈江:美丽乡村、美好教育,应该美美与共;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迈向共同富裕。下一步将重点落实“三个化”:首先是“一体化”,就是要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确保城乡学校“师资通盘、教学同步、研训统筹”。其次是 “数字化”,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同时空共享。第三是“精致化”,就是要实施乡村学校改造提升“1411”工程,推进乡村学校“小而美”“小而优”建设,让农村学校成为美好教育新风景、美丽乡村新地标。

  记者:“双减”政策的出台,给教育部门、学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下一步,如何让“双减”落地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俞沈江:总体来讲,我们在“双减”这件事情上,要统筹好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角色和定位。今年,我们要重点落实好三个“进一步”: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核心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同时,我们还将全面丰富“1+T+X”学后托管形式,确保课后服务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教师舒心、社会暖心。二是要进一步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加大线上线下的家庭教育资源推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三是要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着力啃下学科类培训机构“二次压减”这块硬骨头,大力开展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专项治理,做精做优体艺科技类非学科校外培训。

  精耕城乡建设  筑梦宜居生活

  ——专访区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邵生华

  萧山城市建设如何推进?本报专访区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邵生华。

  记者:老旧小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都是历次“两会”市民热议的话题,近年来,区住建局围绕这两块领域如何推进?

  邵生华:老旧小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事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我们不断扩大覆盖面,持续提升改造标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邀请居民全程监督,做到方案共商、建设共管、成果共享。到2021年底,已改造住宅小区涉及29个社区、1681幢、面积365万平方米,受益家庭47204户。今年,计划完成88幢、21.2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改造任务。同时加快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技术导则,确定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充分融入未来社区理念,补齐老旧小区功能服务缺失的短板。安置房建设方面,我们聚焦“回迁提速”要求,统一建设标准、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实施EPC模式,引进了绿城、万科、融创等一批知名房企代建,有效提升了建设品质、提高了建设绩效。到2021年底,我区安置房项目已竣工交付1372万平方米,回迁安置近3万户;今年还将竣工交付150万平方米,回迁1700户以上。

  记者:住建局作为“亚运兴城”攻坚行动重要部门,主要面向哪些领域?

  邵生华:我们把保障亚运会作为最大的核心任务,主要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和城乡环境提升组的牵头工作,会同交通、城管等部门,梳理任务、制定计划、协同推进。从我局自身工作来说,我们主要负责推进亚运保障道路建设、公园绿道新建提升、老旧小区改造、住宅小区和建筑工地环境治理等工作,为亚运会成功举办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记者: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住建局围绕“城市建设”领域如何推进?

  邵生华:我们将聚焦产业提质,围绕建筑领域“双碳”目标,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推动我区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多领域创新。聚焦城市提能,优化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更新改造城市排水、燃气等市政管网,迭代城乡基础设施。聚焦保障房建设提速,加大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力度,持续扩大保障覆盖面。聚焦城乡风貌提升,以“绣花”功夫,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和未来社区创建的深度融合,加大绿地、公园和绿道建设力度,保护和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以高水平法治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专访区委法治办副主任,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吕吉良

  法治社会将如何建设?本报专访区委法治办副主任,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吕吉良。

  记者:2021年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一年,请问法治萧山建设有哪些亮点工作?

  吕吉良:这一年,我区坚决扛起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责任,高站位统筹推进法治萧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首获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区委首次召开法治萧山建设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法治萧山建设的若干意见》。区委法治办协调推进法治萧山建设六大专项、“亚运兴城·法治护航”九大行动、行政争议“两高一低”专项整治、公职律师三年全覆盖、镇街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和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行政执法“公述民评”、“八五”普法启动等,确保区委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地。

  记者:今年,区司法局将以哪些“硬核”举措,来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吕吉良:今年是亚运会举办年,我们要按照区党代会、人代会的要求,努力为萧山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一是在“法治引领”中有新加强。以新一轮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重点,聚焦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提升依法决策能力、强化行政争议预防化解等,全面推动法治萧山建设再上新台阶。二是在“法护平安”中有新担当。深入实施维稳安保专项行动,推进智慧矫正建设。深入实施矛盾纠纷清源行动,努力将矛盾就地化解在基层。优化政府法律服务团队,集中力量保障亚运会顺利召开。三是在“法助共富”中有新作为。充分发挥政府法务保障、行政执法监督、公共法律服务等职能优势,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记者:现如今,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请问区司法局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

  吕吉良:我们将进一步健全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数字赋能公共法律服务,持续打造十分钟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圈;落实《法律援助法》,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发挥村社法律顾问作用,服务乡村振兴。同时,深入实施《萧山区律师行业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加大公证便企惠民力度,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不断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深层次共富需求。

  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亚运兴城”

  ——专访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夏利明

  农业农村工作始终是重点,萧山将如何推进?本报专访了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夏利明。

  记者:民以食为天,“米袋子”“菜篮子”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近年来,萧山全力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一系列举措,今年萧山还将进行哪些行动?

  夏利明:今年我区将全面开展粮功区提标改造和农田质量提升,做好“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深入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尽快恢复15.61万亩粮功区种粮属性。同时,持续做好粮食、蔬菜、生猪等重点农产品保供工作,守住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8.5%的底线,全力保障亚运会和市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记者:“美丽乡村”建设如今成为萧山对外展示的金名片,也是深化“共同富裕”建设的重要抓手,就如何做好美丽乡村的“后半篇文章”,并同步实施未来乡村建设,谈谈您的看法。

  夏利明:今年我区将以民生实事为抓手,加快推进第一批“15+2”个示范村创建,启动第四批27个提升村建设,尽快落实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办法,让“一时美”成为“长久美”。综合运用美丽乡村、美丽林道、美丽河湖等工作成果,挖掘美丽山水“养眼养肺养心”多重价值,打造一批集“产学游享”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真正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在未来乡村建设方面,依托省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着重推进梅林村、横一村、凤凰村、欢潭村4个市级试点建设,尽快形成示范样板,并以点带面启动15个未来乡村创建。

  记者:萧山坚持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撬动各领域改革,请问今年萧山将如何以数字赋能,驱动“三农”高质量发展?

  夏利明:我区将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智慧农业,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保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全省领先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同时将围绕“数字乡村标杆地”目标,以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依托,以区镇村三级一体化数字驾驶舱为载体,全面赋能全区549个村社,系统推进12个数字乡村建设,构建全区域统筹、全周期覆盖的数字乡村发展格局。

  奋力谱写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篇章

  ——专访区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斌

  卫生健康关乎民生,今年如何发展?本报记者专访区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斌。

  记者:1月26日,我区突发疫情,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在春节前实现了社区“清零”。请您从卫健角度谈谈此次抗疫。

  王斌:1·26疫情发生后,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卫健系统主要承担了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工作。疾控与公安协同作战,迅速开展全面流调和核心密接的轨迹排查、研判,判定密接、次密接,第一时间纳入管控,实现社区感染者的迅速清零。我们出动医务人员7000余人次,高效完成了“三区”及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密接次密接采样工作。建立“三区”管控人员医疗救治三级网络体系,调派21辆负压救护车加强人员转运,有效满足了管控人员的医疗救治需求。我们抽调了骨干力量落实隔离点的集中医学观察,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努力让隔离人员真切感受到人文关怀和温情服务。

  记者: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今年区卫健局将如何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王斌:一是加快研究。加快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加强建设。强化流调、采样、消杀等专业人员储备和培养,增强流调溯源和现场处置能力;推进PCR实验室扩能,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健全院前急救网络,完善各级医院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专科建设,提高诊疗能力,为救治重大传染病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强化集中隔离点储备与管理,加快硬件改造,完善技防手段,加强制度建设和培训演练。三是加大宣教。平战结合开展健康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记者:在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上,卫健局将着重聚焦哪几方面?

  王斌:一是聚焦数字赋能。推进“健康大脑”项目建设,加快场景搭建,重点打造“数字家医”服务应用,为居民提供以签约、随访、续方、转诊、入院云办理为核心的主动式、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二是聚焦重大项目。持续推进浙大二院总部、区二医院迁建等项目,全面完成院前急救站点的标准化建设,新建(迁建、改扩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是聚焦重点人群。全面启动城乡居民“三免三惠”健康行动。加快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1600个,新增婴幼儿成长驿站26家,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幼有优育”“老有康养”。四是聚焦亚运保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积极做好亚运医疗应急、疾病防制、卫生监督和病媒生物防制等保障工作,为亚运保驾护航。

  全力建设高标准市场监管体系

  ——专访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沈秋羊

  市场监管如何推进?本报专访了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沈秋羊。

  记者: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作为监管部门,2021年市监局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起到了哪些成效?

  沈秋羊: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守底线,聚焦网络订餐、保健食品、假冒伪劣产品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全年查办食品类案件1126件,完成食品安全定量检测5445批次,定性检测70.78万批次,销毁不合格食用农产品1344公斤。二是拉高线,2021年圆满完成了省市区三级共5小项民生实事项目。其中,中小学和等级幼儿园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智慧农贸市场建设的萧山模式上升为杭州市级地方标准。三是控防线,组建萧山区“大物防”联控工作专班,完善精密智控“物防”体系,深化进口冷链食品、进口水果的疫情防控,全区1342家经营户纳入冷链管理,农贸市场和外卖从业人员实施三天一次核酸检测。

  记者:市监局商事制度改革取得哪些新突破?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沈秋羊:2021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我区营商环境。一是持续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通过推进“分钟制”审批改革,常态化企业开办已经实现“最多5份材料、1个环节、30分钟办结、0费用”。在全市试点开展的科技型企业“同股不同权”改革,已经完成首例备案登记。二是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依托“小微通”平台大数据画像,以信用评级助力3810家企业新增融资191.23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21.59万户,居杭州各县(市、区)第一。

  记者:今年市监局重点工作有哪些?

  沈秋羊: 2022年,区市场监管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大改革、重要战略和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市场监管全面履职。聚焦保安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全力服务保障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守住安全底线,提升民生福祉。聚焦稳企业,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坚定不移保市场主体,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严监管,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优化全区营商环境。系统上下将以勇立潮头的姿态走在前、当示范、作表率,为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大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两会 要闻
   第03版:两会 要闻
   第04版:两会 要闻
   第05版:两会 要闻
   第06版:两会 要闻
   第07版:两会 对话
   第08版:两会 专题
   第10版:两会 专题
   第11版:两会 专题
   第12版:两会 专题
   第13版:两会 专题
   第14版:两会 专题
   第15版:两会 专题
   第16版:奥运
围绕新目标 共话民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