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30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的变迁

湘湖新苗

  ■方琦

  当你看惯了川流不息的汽车,转动的工地塔吊,闪烁的霓虹灯,千篇一律人来人往的商圈,听惯了公园嘈杂的广场舞音乐。你是否开始怀念那最自然、最朴实的生活呢?站在阳台上的我,看着窗外的几辆挖土机陷入了沉思……

  我想起了我的故乡,一个美丽的小乡村。曾几何时,她就是一个江南的缩影:蜿蜒盘旋的群山丘壑纵横,点缀满山的斑斓花四季变换;潺潺溪流,调皮地撞击着大大小小的卵石和山岩,清脆地奏着欢乐;梯田处间常有几头牛羊在田埂边悠闲地采食着嫩草,几个小孩在田间欢快地扑蝴蝶。眺眼望去,蓝天的醉人,山间的欢腾,一派轻松。简陋的公园,暖阳投射出小孩子玩泥巴、滚铁环、做游戏的身影,简单又快乐。

  然而,曾几何时,村里大部分青壮年不再守着几亩田地而外出赚钱;留守的儿童渐渐多了起来,沉迷于外出家长带进农村的高科技。渐渐地,再也看不到山上“探险”的小分队,再也看不到在黄花菜丛中扑蝴蝶的孩子们,再也听不见孩童清脆如铃铛般的笑声……

  乡村建起了林木加工厂,沿山溪旁建了好几个造纸厂,小型矿山也开起来了,村民们几乎都新建或翻修了房子……但不知何时起,山村开始出现了裸露的山体,近山已变稀疏。外婆家的后山,在几年前的一次大型伐树中坍塌了将近一半,山体灰白。河水变得浑浊,流经的卵石染成灰黑,走近了空气中也会闻到腥臭,梯田荒芜,杂草肆虐;由于老人小孩居多,养牛养羊养猪的也少了,大部分肉食都是外面贩进来的。

  记得小时候爷爷总抱着我去广场的戏台听戏,因为那时村里穷,所以村长让所有村民每人交一点钱,六个月请一次戏班子来唱戏娱乐娱乐。当时观赏六月一次的戏就是村里小孩除过年外最开心的事,到了听戏的那一天,往往太阳还没落山,人们就早早地吃好饭,带着孩子搬上板凳来到广场。天刚黑广场上就塞满了人,好不热闹,下午五六点第一台戏上演了,顿时掌声如鸣,《霸王别姬》《七仙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几曲下来,场面就彻底热闹了。乡亲们买几瓶啤酒,边喝、边聊、边笑。这时总会有长辈忽悠小辈:“来尝尝不,很好喝的比糖甜!”小孩喝一口后就哇哇大哭,“爸爸骗我,爸爸骗我,一点也不好喝,好辣,呜呜呜呜!”大人们就哄堂大笑。那时大门敞开,不认识的人都能聊上两句。而现在,戏台变成了一个摆设,周围再也坐不满人了,冷冷清清,春节的时候甚至成了停车场。人与人不经意之间有了比较,曾经热情的人们变得冷漠,乡道村道节日也会经常堵车。年轻人都在外面不同的城市打拼,“乐不思蜀”,像我们这样随着父母长期在外的少年,偶尔回家,就算同龄也是接触交流甚少。

  好在这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山村关闭了污染严重的造纸厂、小型矿山,控制了在良田上建造房子。根据山体水土质地特征,引进了优质的杨梅树苗栽培,历经数年,山体又变青绿了,长出的杨梅个大味美,酸甜可口,得到一致好评,摘得个杨梅之乡的美誉。每年5月杨梅成熟可摘时,好些城里和外地人慕名专程而来,或采购,或采摘,山村空气好,风景美,真正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农家乐的产业兴旺,吸引了部分外出打工的青年回乡就业创业,增加了村民们的凝聚力,也加大了绿色产业链的投资拓展,比如蜂蜜产业、畜牧产业、竹编工艺产业、手工造纸产业等。

  良性循环,绿色发展,造就经济发展与自然共存,青山绿水创效益的持续发展道路。我们的家乡蜕变成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更多的青年留了下来,孩子不再在家盼望父母回来。村里又活了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湘湖周末
   第04版:梦笔桥
   第Z01版:临浦月刊
   第Z02版:古镇新梦想 小城大未来
   第Z04版:古镇新梦想 小城大未来
我听见花朵说,它想留在这儿
故乡的变迁
向着明亮那方奔跑
安然时光总是太快
去往未来的古树
记忆中的大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