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9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全力夯实建设现代社区的“平安基石”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启动,出发!

  ■文/姚建玲  朱闻治  

  7月份,萧山区“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暨夏季攻势”全面启动, 4500余警力下沉一线,联合各镇街相关部门和城乡社区,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围绕重点部位巡查、实有人口访查、重点单位检查、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消除、违法犯罪打击等,全面吹响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的集结号。

  这是萧山区大平安专班继3月份启动平安护航亚运暨“大排查、大扫除、大清零”集中统一行动后的又一次集中行动,目标是:严防涉政敏感案件和暴力恐怖案件、严防重大群体性事件、严防各类重大刑事案件、严防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确保我区夏季治安形势平稳。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和谐是最好的环境。今年上半年,大平安专班以平安护航亚运为核心使命,主动发挥“大平安、大统筹”作用,以“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以“三清一整一优”五大行动为突破点,全面推进基础性工作百日攻坚。亚运延期后,全力启动“两项重点、一个支撑、三大保障”为主体的“2+1+3+X”工作体系,即深化“夯实平安基础、消除风险隐患”两项工作;强健一个支撑,丰富一张全量信息图,打通数字融合通道;牵头组织好以夏季治安巡防为重点的“大行动”、聚焦问题整治隐患清零的“大督查”以及展示大平安建设的系列“大宣传”三大活动;“X”就是临时需要实施的或者是个性化的工作。由此不断深化大治理工作格局,确保全区平安工作上下“一盘棋”。

  各镇街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做实平安基础。项目化推进“人、房、企”底数排查,实现“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的目标,夯实稳定基础,筑牢平安堤坝。重点推进平安单元创建,围绕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创建载体,推进星级平安单元和平安村社创建,积“小平安”护“大平安”。强化平安队伍建设,以微网格管理为着力点,助力全区实现网格建设无盲区,细化基层治理颗粒度,提高基层自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护航萧山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

  宁围街道

  社会事务划转承接平稳有序

  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调整的工作要求, 5月1日上午,宁围街道组织召开干部大会,传达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调整动员大会精神及实施意见,明确管理队伍划分并整体部署桥南、市北及钱江农场社区管理职能调整相关事宜。会议要求,锚定目标,聚力攻坚,确保社会事务划转承接平稳有序,确保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落地有效。

  在承接开发区内社会管理事务的过程中,宁围街道各社区以问题和效果为导向,提前制定方案,建立机制,保障各项事务快速平稳过渡。如宁安社区托管了开发区建设二路以北整体区域,总面积达1.3平方公里,包含10个住宅小区 、11栋酒店公寓写字楼以及5家大型工业企业、6家退二进三企业,辖区内实有人口达18000余人。面对突然增加的工作压力,宁安社区三委干部统一思想,迎难而上,第一时间开展走访调查,迅速掌握辖区的基本情况,强化社会事务管理,细分70个微网格,建立网格长负责制。与此同时,积极推广“民e通”,让辖区居民有便捷的平台反映各类纠纷、安全隐患,由此减少了报警量和矛盾纠纷。自5月份以来共收到“民e通”流转信息582件,已处理矛盾纠纷156件,整治各类安全隐患426处。

  在宁安社区组织开展的大排查中,检查人员发现都市阳光小区存在违规分隔、公共区域堆放易燃易爆品、地下停车库和消防通道存有3000平方米堆积物等重大安全隐患。对此,宁安社区不等不靠,当即组织力量,联合街道消安办等职能部门,对都市阳光小区开展雷霆整治行动,拆除违规分隔空间700余平方米,清理堆积物65吨,拆除违规设置的车辆道闸1处,增设消防登高场地4处,同时责令相关单位对已瘫痪的自动消防设施进行限期整改。立竿见影的整治行动得到了小区业主的一致好评。

  衙前镇

  “四力提升”助推党建统领“微网格”智治

  为深入贯彻落实《杭州市党建统领网格智治规范指引》文件精神,衙前镇奋力打造“绣花型”基层治理体系。

  一是提升微网格“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微网格’建立在哪里,党的阵地就覆盖到哪里,党员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全镇373 名“微网格员”中党员占比 46.7%。

  二是提升微网格“覆盖力”。升级构建“镇-村(社区)-全科网格-微网格-户”的五级组织架构体系,单独设置商业区等专属微网格,推行“专格专治”。全镇共形成微网格 257 个、专属微网格 116 个,联系覆盖企事业单位 570 多家、出租屋 1.3 万多间、商铺 660 多间。

  三是提升微网格“智治力”。建立“一微网格一钉钉群”,推动群众困难问题网上办;建立“一户一档”,推动“微网格员”下网格走访转入流程线下办,形成“技网+人网”的天罗地网。今年以来,线上帮助解决群众困难 11 件次,线下解决问题 16 件次。

  四是提升微网格“战斗力”。聚焦提高微网格团队专业化水平,制定微网格管理制度,强化业务培训,严格考核督查。截至目前,微网格治理方式全面推行,559 个微网格长“四知四能”成效初显,努力把矛盾稳控在“最小单元”;梳理企业“平安指数”一级指标11 项,二级指标 32 项,并对“平安指数”前 10 名的企业予以奖励;启动衙·门口-数智平台“好要大家好·平安共富”积分兑换活动,设置“平安宣传、我要答题、我要上报、我要参与、人房登记”模块,并对获取积分最多的前 10 名予以特别表彰奖励,最大限度发挥积分导向作用,提高微网格团队的积极性和战斗力。

  义桥镇

  实施巾帼反诈“五个一”模式初显成效

  为坚决遏制辖区内通讯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高发态势,自今年5 月起义桥镇以家庭反诈为切入口,大力开展巾帼反诈“五个一”行动,切实提升妇女群众识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2个月来,该镇通讯网络诈骗案件月均发案数环比下降 10.26%,其中受骗人员为女性的月均发案数环比下降 25%。

  一是开展一轮“进万家”行动,织密全民反诈技防网。自 5 月 11 日起,发动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等力量,组建巾帼反诈义警队伍,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实有人口和出租房屋清查、消防安全检查等工作,逐村逐户开展家庭反诈知识宣传。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 24 个村社、28546 户农居户、1108 间职工宿舍的入户访查工作,访查群众 11.4 万余人,新增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3.5 万余人。

  二是落实一项包干负责制度,助力防诈反诈全过程。发布《义桥镇巾帼反诈“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由村社妇联组织负责本村社的巾帼反诈“五个一”工作,各妇联干部分别包干负责大网格、微网格,重点开展网格内的反诈宣教等工作。

  三是规范一套分类处置流程,拓宽反诈预警覆盖面。

  四是建立一张四色预警清单,组建重点宣防人员库。截至目前,该镇已成功劝阻系统预警妇女 4 人,挽回经济损失27.5 万元。

  五是实施一揽子帮扶计划,做实反诈后半篇文章。根据受害人以待业女性、家庭主妇为主的特征,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如邀请其加入女性创业就业帮扶群,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推送就业培训、岗位招聘、技能考证等信息。截至目前,已对54 名女性受害人、妇女群众开展跟踪帮扶工作。

  城厢街道

  2000余“楼长”助力基层“微治理”

  城厢街道建立“街道-社区-网格-楼长”四级责任机制,细化基层治理颗粒度,以楼道为最小治理单元,全面实行“楼长制”服务模式,形成“居民吹哨、楼长报到”的工作机制,有效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米”难题。

  城厢街道目前纳入社区化管理共有4344 幢,已全部建立楼长制,现有城厢楼长 2213 人。街道把现有网格工作细化到楼道里、落实到居民家中,把居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通过楼道收集,并着力打造“熟人社会”,组织楼长带动居民参与小区自治,有效化解各类问题,实现基层治理从“粗线条”到“微治理”的转变。

  在日常工作中,这些楼长扮演着多种角色,他们有时是信息“百灵鸟”,及时将最新流动人口情况及各类不稳定因素上报网格员,夯实人口数据底座;他们同时当好社区建设的“冲锋者”,主动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疫苗接种、垃圾分类、美丽家园创建等工作,有效减少居民对于保笼拆除、违建拆除的抵触情绪;他们更多时候是楼道“老娘舅”,定期开展楼道业主矛盾纠纷排查,及时收集并上报各类邻里矛盾、家事纠纷、婚姻矛盾等,配合公安、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参与调解,做到“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小区”,累计受理矛盾纠纷事件309件,办结率 100%,群众满意率达 99%以上;他们还是小区的“守门员”,平日里积极参与路口执勤、卡口值守、沿街店面巡防等工作,共同守好社区小门。

  盈丰街道

  创新推广“物业主导、社区主责、派出所保障”自治模式

  盈丰街道辖区内共有社区 17 个,高层建筑 737 幢,注册企业 1 万余家,管辖人口超过 20 万,其中流动人口占比 70%以上。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消除各类治安隐患,掌握辖区实有人口、重点人口底数,盈丰创新推广“物业主导、社区主责、派出所保障”自治模式,成效明显。目前辖区内房屋登记率、户籍人口地址采集率、实有人口登记率均实现100%。

  盈丰街道成立“街-社”两级人口清底工作组,将社区民警、协辅警、社区干部、网格员、楼道长、物业经理纳为社区工作组成员,出台《盈丰街道实有人口清底行动方案》,通过物联会压实辖区93 个物业单位的责任,同步通过培训,确保地址采集有效,人口采集流程规范、操作到位,进一步形成“物业主导、社区主责、派出所保障”的自治体系。截至目前,经由物业渠道完成访查人员占总排查人口总数的70%。

  在具体操作中,盈丰街道主动培育居民自主上报习惯,通过“盈丰里”系统、物联会业主(房东)群和由 773 名楼道长组建的“微网格”楼道群,点对点开展人口清底宣传,明晰上报的渠道和流程。与此同时,完成全域 64 个小区、类住宅项目“钉管家”数字门牌的张贴,门牌精确到户,方便居民足不出户进行线上居住申报,自主登记比例达25%。

  与此同时,强化数字赋能,依托 54 个小区的“智慧门禁”,以物业“守好小门”为敦促,倒逼居住人员办理门禁并完成申报。为防止借卡情况,分类使用房东“门禁卡”与租客“人脸识别”,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数据。依托“盈丰里”平台“数字社工”模块,结合历史门禁数据,常态化对15 天内未刷门禁的流动人员进行 AI 回访,同步进行人口数据的更新与注销,保证数据准确鲜活。

  河上镇

  实现镇村两级“共享法庭”全域覆盖

  在 2020 年建成的镇村两级“微法庭”基础上,河上镇迭代升级软硬件设施,在今年 5 月底前完成了镇村两级“共享法庭”全域覆盖的工作目标。

  河上镇坚持“不增编、不建房、快落实、广覆盖”的原则,以“一屏一线一终端”的要求,盘活村社已有资源,以“一站点一法官一主任”的标准,落实人员配置,配优庭务主任,对接法庭法官,组建工作联络群,畅通双向沟通联络渠道。并将各村社庭务主任参与共享法庭建设、完成上级指令、日常长效应用等作为村平安考核指标,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共享法庭”有效运行。

  在具体运营过程中,立足调解指导、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司法确认等核心功能,充分发挥好“共享法庭”积极作用,已成功利用“共享法庭”完成司法确认 2 件,组织全镇调解员、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线业务培训7 次。还不定期组织村干部、调解员在线旁听临浦法庭庭审,通过身临其境现场听庭,以案说法现场学习,引导基层治理工作经验丰富的“土专家”转变为“法治带头人”,更好地服务乡村法治建设。

  河上镇把“共享法庭”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积极将“共享法庭”和“一网统管”、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微网格建设等合理衔接,如将“一网统管”调解队伍纳入人民调解员队伍,把临浦法庭下沉法官作为行政执法改革的法治保障辅助力量,探讨咨询行政执法案件的处理等,不断挖掘“共享法庭”与社会基层治理深化融合的潜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新媒+
   第07版:财经周刊
   第08版:小记者
萧山全力夯实建设现代社区的“平安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