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3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温天运动留意“肌肉溶解”

健身不当导致入院案例频发

  近日,健身不当导致入院的案例频频发生,都是因为横纹肌溶解!跳个操、健个身,肌肉什么就“溶解”了?

  “横纹肌溶解症”并不是真的肌肉化了,它是指因为过量运动、挤压、电击、高热、药物等因素,导致横纹肌破坏,使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小分子物质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入血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等的临床综合征。

  症状有典型的,也有不典型的

  三大典型临床表现是:肌肉疼痛、肌肉无力和茶色尿。常见症状有:肌肉疼痛、压痛、肿胀及无力;发热、全身乏力;腹痛、发烧、呕吐等;尿液可呈浓茶色或酱油色。横纹肌溶解症一般为轻度,大多数人在充分休息、补水之后,症状可缓解。

  但是,出现这些不典型的早期症状要格外小心,它们常被误认为是运动后疲乏、中暑而被忽视。

  不典型早期症状有轻微的肌肉酸痛、无力、关节酸胀,或伴有脱水、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如果不及时识别、采取措施,进而可出现肢体肿胀、肌肉酸痛不缓解,多发生在下肢及下背部肌肉,同时伴有茶色尿或酱油色尿等。如果伴有严重的高热、心律失常、少尿、无尿等表现,要高度重视,立即到医院就诊。

  两类人群易发横纹肌溶解症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易在气候较炎热、潮湿的夏、秋季节发病,因为大量运动后更易出汗,引发血容量不足。

  两类人群易发:一是患病人群多为青壮年,多见于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弱者。二是身体不适情况下进行短时间、高强度的过量剧烈运动者。比如在高温天气下过度锻炼、跑了马拉松,或参加了高强度军训的人更易发。

  局部的超强度、过度运动才会容易导致横纹肌溶解。如果中间有间歇,或替换其他运动,总量即使很大,一般也不大会出问题。要在运动中避免出现横纹肌溶解,记住,难受时不要继续拼!另外,提高肌肉适应性训练也可以减少发病概率,平时做过大强度运动的肌肉,会变得强壮和更适应。

  预防横纹肌溶解,高温天运动注意四点

  1.不要搞“突击”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能陡然加大运动量。

  2.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应立即停止运动,可通过运动型饮料来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3.避免高温下高强度运动。有的人觉得自身不怕热就穿着防晒衣顶着烈日运动,这也不建议。

  4.身体发出抗议信号别大意。如果出现肌肉疼痛、肌肉无力、酱油色尿液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预防出现急性肾损害。

  建议运动前判断运动是否适量。适量运动是指以锻炼刚停下来时1分钟的脉搏数为基准,用220减去年龄数为最高脉搏数。一般来说最高脉搏数乘以60%为理想锻炼脉搏数的下限,体弱者与老年人应取下限。最高脉搏数乘以85%为理想脉搏数的上限,若达到或超上限应减少运动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经济
   第04版:文化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教育
18家萧企入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全区统计业务专题培训会召开
跟我学刺绣
区领导调研我区粮食生产及“非粮化”整治工作
时代大道南延(绕城至中环段)工程高架主体结构全线贯通
供水量屡创新高 我区打响高温“保供战”
我区发布未成年人保护两项工作指南
高温天运动留意“肌肉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