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博士后王琳参与编制

《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2022)》正式发布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周珂  通讯员  吴瑶瑶)  近日,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联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等24家研究机构共同建立的《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2022)》(以下简称“《系数集》”)正式发布,为精准计算碳足迹提供了新工具。

  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创新工坊博士后王琳参与了《系数集》的编制。王琳介绍,《系数集》基于公开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和再计算,建立了统一的产品碳足迹模型核算、计量和评估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囊括了原材料获取、生产、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可以说,《系数集》就像一本“辞海”,将为组织机构、企业和个人精准、快捷、统一化地计算碳足迹、评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提供重要依据,对从消费端管理温室气体排放和基于产业链推动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作为计算碳足迹新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碳足迹建模工具由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和阿里云能耗宝联合开发,能够方便用户建立自己的碳足迹模型,从而更加灵活地评估自己需要的产品碳足迹。

  该工具覆盖了能源、工业、生活、食品、交通、废弃物和碳移除等各方面的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可帮助用户建立贯穿于产品原材料获取、使用、制造和回收等各个阶段的产品碳足迹模型,从而规范、准确、方便地计算产品全流程碳足迹,并详细核算各步骤碳排放,有效提升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并制定有效的碳减排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碳足迹建模工具以免费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使用。

  此次参与《系数集》的编制,是王琳在科创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开展的全新尝试。此前,他以第一作者身份证明了生物炭可以通过表面积累矿物质,形成有机—矿物复合体,从而增强颗粒物理稳定性,显著减少土壤CO2和N2O排放,这对于增强生物炭在土壤中的固碳减排潜力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已经发表在ELSEVIER旗舰期刊Sci Total Environ上。未来,王琳将依托科创中心的平台优势,继续深耕在土壤研究领域,用实际成果书写更多充满泥土气息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经济
   第05版:企业
   第06版:天下
   第07版:生活
   第08版:财经
内通外联 助推萧企“走出去”投资兴业
科百特半导体超纯水脱气膜项目开工
萧山钢结构上市公司向“光”而行借“绿”拓展
储能电站火灾事故应急演练
2022新原力论坛12月举行
萧雪琴:老城厢闻名的钟表匠
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博士后王琳参与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