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沅哲 凌亚红
在萧山南片,有一种茶承载着老萧山人共同的回忆。物质匮乏的年代,只要山上有茶树,家中有口大锅,就能喝上一口土茶。在不少人的记忆中,这种茶大多是家中长辈自己炒制,用可乐罐装,大家称之为炒青茶或圆茶。
今年3月,进化镇的传统圆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种老底子的人情茶味被重新拾起,打开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岁月。
宋韵茶园世代传
丘陵连绵的进化镇,植被丰茂,高山上常年云雾缭绕,自古就有种茶的传统。“青化山头天乐龙,大峰小峰环相从 。”作为进化镇四大名山中的最高山峰,青化山山脉气候温润、溪流纵横,山脚下的华锋村也是有名的茶叶村,茶村产茶品种多样,盛产乌牛早、黄叶早、龙井、白茶等茶叶品种。
作为圆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华锋村的王红霞自小对茶耳濡目染,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她目睹了祖辈种茶、制茶与茶相伴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奠定了她对进化圆茶的无限情怀。
在位于进化镇石柱头村笔峰尖,有座皇坟尖,为南宋皇帝宋理宗生母明懿夫人全氏之墓。“宋理宗唐侄孟珆,曾以王室宗藩奉命守陵,并将皇室的茶树移栽在花溪局辅孤尖东面,供皇家守墓、祭祖时使用。这些茶树,与我们石柱头村的村民世代陪伴。”王红霞说。
即使是当下,茶叶也是被作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前不久,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第二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结果,浙江3个地块获得天然富硒土地认定,进化镇就是其一。据《科技金融时报》资料显示,进化镇分布有富硒土地3745亩,富硒率达83.3%,茶叶达到富硒标准。本次划定申报区清洁富硒土地2359亩(耕地1868亩),土壤硒主要来源于早白垩纪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的风化物,土壤清洁。生产的茶叶、青梅等农产品均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申遗保护续新篇
1961年,进化公社华锋大队开始大规模种植茶叶,这里是全镇茶叶培育和炒制的发源地,影响和带动了全镇农民种茶制茶。据当地老一辈茶农描述,“全镇产茶的村庄都有土灶台,是一种带长长斜坡的灶台,茶农大多制作手工圆茶。”
上世纪80年代初,华锋村的茶一度盛名。由于这里炒制的圆茶具有香醇回甘的原生态风味,深受萧山当地以及周边地区大批老茶客和企业的喜爱,圆茶因此成为进化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随着龙井茶的市场化,传统圆茶走向没落,市场销量大幅下降,圆茶茶农经济收入严重受损。由于没有市场销路,茶农只能在明前茶采摘期过后,将茶树修剪掉。
其实,清明至谷雨前后的青叶,是做圆茶的好原料。这时候的叶张虽大,但内质丰富,经圆茶的特有工艺和土灶柴烧制作出来后,兰花香馥郁持久,茶汤鲜醇甜厚,耐泡,暖胃。
这种记忆中的味道,萧山老一辈的人都爱。这样的茶涩味少、口感醇和、茶汤清澈。尽管茶品的制作工序繁复,耗时耗工,但这项传统制茶技艺不该被遗忘。千年古茶历经时间的沉淀,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历史的馈赠。
痴迷于传统工艺的王红霞,耗时两年在周边村镇走访,对圆茶的炒制技艺进行了梳理、总结,创建“宋韵圆茶”品牌,最终复原呈现了一套传统圆茶工艺的炒制流程,并由杭州萧山进化镇老忠实家庭农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该技艺进行保护。
由于热爱茶文化,这10余年她孜孜不倦学习制茶与审评,目前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杭州市乡村产业技能大师、高级制茶师、高级茶艺师。
传承创新醇香留
炒青圆茶炒制一般需经过杀青、揉捻、辉锅的炒制工序。清朝开始,宋韵圆茶创始人,在此基础工艺之上,增加了复炒、复揉程序,即头道杀青、摊凉与揉捻、二道杀青、二次摊凉与揉捻、辉锅等工序,使茶品更为醇香,其成品“卷曲如螺、绿润、甘爽醇和”,温和不伤胃。
王红霞是一位80后茶人,也是家族中第4代传统圆茶制茶技艺传承人。她在回忆儿时炒茶的场景时说,“老底子炒茶没有机器,全靠人工。炒圆茶工艺繁琐,需要一个人烧柴,一个人炒茶,一个人打下手。那时一家人常常围在一起做茶,我就是烧灶的那一个。”
杀青是制圆茶工艺中的关键一步,需要通过高温杀青去除一部分水分,除去鲜叶的青草气,使其散发迷人茶香,让叶片变柔软,方便揉捻。但同时,杀青也是一个力气活儿,因为这口炒圆茶用的斜锅,一锅要炒青叶3-4斤。
回想起曾经揉捻圆茶的场景,王红霞满是回味。“一锅杀青叶手工揉捻很费时,一个人需要揉半天。通常是两个人在茶廉子两头对坐着一起揉。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这种感觉蛮好的。”
炒好后的茶叶,经塑料袋包好置于一个个石灰缸,半个月之后打开盖子可以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兰花香,两到三个月后就可以喝了。除了传统的绿茶,“宋韵圆茶”还开发了荒野高山红茶、醇红茶等红茶品种。其中,甄选高山茶做原料、经阳光萎凋、富含花果香的二代红茶,获得萧山区优质红茶评比银奖。
遵循养生之道,宋韵圆茶进一步推出了桂花红茶。杭州萧山进化镇老忠实家庭农场甄选5A级桂花,以三四月的高山茶为红茶原料,以合理的配比、传统石灰缸窨制形成。
宋韵千年,悠悠茶香。一杯古茶,留住的是山中的灵性,抚慰的是乡土茶味的温情。无论一枚青叶以何种制作方式与试茶人相遇,它始终是质朴自然的化身,透着平和宁静,在清风明月间传递时光沉淀中的烟火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