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我们经常会把原因归为是不是最近累到了?再重视一点的,就会去医院做一个头部的全面检查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异常。但其实,尽管头晕的种类有很多,很多却是和耳鼻喉科相关。就比如下面的这三种:
耳石症
一天早上,年过七旬的王奶奶像往常一样向右侧翻身准备起床,却突然发现周围的物体都旋转了起来,一阵一阵犯恶心,倒在床上动弹不得。家里人得知情况后赶紧打电话叫了120,把王奶奶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头部CT、核磁共振、心电图、肝肾功能等都没有异常。这就奇了怪了,王奶奶还发现只要维持一个固定的体位,自己的“晕”就能缓解,但只要一动,“晕”就会复发。医生推断王奶奶得的可能是一种叫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疾病,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耳石症”,建议到耳鼻咽喉科就诊,借助专业检查设备,可以很清楚地帮助检查治疗。
来到耳鼻咽喉科后,经过纯音测听及变位试验前庭功能检查后,确诊王奶奶此次眩晕发作是因为右后半规管耳石脱落。耳鼻喉科医师给予耳石复位,王奶奶马上觉得症状明显减轻了,再配合药物治疗后很快康复了。
突发性耳聋
陈女士由于近期工作繁忙,经常熬夜,一天忙碌的工作后突然出现了听力下降,伴有头晕、耳鸣的情况,当时她还以为是自己最近太累了的缘故,就没太放在心上。没想到3天后症状还没有改善,她这才意识到严重性。赶紧到耳鼻喉科门诊做了听力检查,确诊她患上了突发性耳聋(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是指听力系统在短期内突然降低,通常是在72小时之内,可伴有眩晕、耳鸣、耳闷、恶心等。
突发性耳聋根据听力水平分成几种类型: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全聋型。突发性耳聋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是否积极对症用药对听力下降及耳鸣、头晕等症状的恢复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陈女士经过积极的治疗,10天后,再次复查听力,已经恢复正常,伴随的耳鸣、耳闷、头晕等症状也消失了。
发作性眩晕
年轻白领小张,患有发作性眩晕2年,大概每年会发作2—3次,每次眩晕持续1小时,眩晕发作时不能继续工作和日常生活,发作时伴有恶心头痛,怕见光、怕听见声音,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做了头部核磁、颈椎核磁及脑电图等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纯音听阈检查为双耳轻度的听力下降,视频甩头测试检查显示前庭功能减退,初步诊断为“前庭性偏头痛”,给予药物治疗结合前庭功能锻炼,症状很快消失。
以上三个病例都有头晕、眩晕的症状,但最终却都是在耳鼻喉科治疗痊愈。而且治疗方法截然不同,所以头晕不能光医“头”,而是要进行详细的问诊、检查,明确病因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