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6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然茶韵》:茶文化与教育的美丽邂逅

  ■文/李沅哲   凌亚红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中国茶文化历千年而弥新,靠的是传承的力量。今年10月,由萧山区茶文化研究会联合萧山区教育局主编的《萧然茶韵·小学版》《萧然茶韵·中学版》课程读本,在我区16所试点学校启用,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进校园”活动走深走实。

  茶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当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在得知萧山编写了《萧然茶韵》课程读本,并在校园进行课程教学后,对此予以肯定。“此举在全市尚属首例,传承弘扬茶文化,倡导茶为国饮,确实需要从娃娃抓起。少儿时期学茶,恰是最具可塑性的时候。萧山以课程读本的形式让茶文化走进课堂,是培养孩子们知茶、懂茶、爱茶的过程,为茶文化传承助了一臂之力。”

  自2015年萧山区茶文化研究会“茶文化进学校”活动启动以来,逐渐形成了让广大青少年成为中华茶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实践者的良好氛围。作为“茶文化进学校”示范学校,戴村镇小在2021年4月20日承办了全区“茶文化进学校”活动,同时确定了13所萧山区“茶文化进学校”试点学校。随后,一堂有关“茶”的微课带领孩子们走进了戴村三清茶的世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对比,了解了茶叶的习性,感知到茶文化的魅力。

  同一天,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为主题的活动在萧山技师学院广聚楼前广场举行,现场《湘湖茶事》表演、诗歌朗诵《茶经》、《南宋遗风》点茶表演、《香茗敬恩师》茶艺表演轮番登场。回澜小学茶艺社团的小小茶艺师们则在校门口铺好茶席,在展示茶艺的同时泡好了香茶,并向环卫工人敬茶。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中,提高了茶文化涵养,践行了孝道礼仪,真正实现了“以茶育德、以茶育人”。

  开展“茶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及编写这两本课程读本,对于培养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区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岳荣表示,“让茶文化走进学校,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也能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中感受茶道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礼仪规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探索编著茶知识乡土读本

  2021年10月,由区教育局牵头的《萧然茶韵》课程读本编写小组成立。同年11月,萧山十中雅沁茶道社的两位老师陆晓、庄超接到中学版的编写任务,他们结合萧山几所学校在茶文化推广和研究上的特色,以及我区茶叶种植、炒制工艺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茶之源”“茶之识”“茶之技”“茶之艺”4个篇章,完成了初稿,并先后召开了三次编著会议。

  庄超回忆说,“萧山区多位茶学方面的专家参与指导,并逐页指出了初稿中的不当之处。在今年4月份的一次编著工作座谈会中,浙江农林大学的周新华教授和杭州市茶研会的老师,在对编著工作专业性予以肯定的基础上提出要增强乡土性和趣味性。”

  随后,区教育局决定要将该书定性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乡土课程读本,在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高中茶文化社团进行推广,编写组成员再次开会,提出要增加活动来普及推广茶文化。初中编委组老师结合茶文化课程,设计了相应的16个活动,如萧山特色茶食制作、南宋点茶复刻、关于萧山茶消费的社会调查研究、参观茶园和手工炒茶并设计游览路线、绿茶红茶的演示泡法、茶席设计等。

  本着为“立德树人”赋能,为“双减”增效,为“课程综合”助力的初衷,《萧然茶韵》小学版编委、北塘教育指导中心督学季亚飞结合课程读本编写工作向记者谈道:“我们多次召开课本编写专题会议,后期根据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减少了文字,增加了图片、漫画以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形成四章十六节。围绕《萧然茶韵》开设茶课程,是茶文化与劳动教育、美术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的融合,甚至是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新课标新教学’的要求,是‘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的有效实施途径。”

  一年间,两册课程读本经过初稿、省市区级专家意见征求、评议、修改等多个环节,最终完善形成。专家组成员本着遵循萧山史实的原则,用通俗朴实的语言、图文并茂的编纂形式,做到了科学性、可读性。

  浸润茶香的特色教育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在茶文化领域,这一点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茶文化精神是一种内涵体现,茶文化礼仪则是一种外在表现。“我们要通过《萧然茶韵》地方课程的实施,潜移默化、由内而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礼仪规范,引导学生从一杯茶里看世界。”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区教育局、区茶研会将与全区试点学校继续做好统筹规划,协同推进该课程的开展,进一步挖掘茶文化的教育内涵,将零散的茶文化活动转化为系统的茶文化课程,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教育、“健康中国”战略等主题内容,让茶文化更好地融入学校美好教育之中。

  目前,区教育局下属共有萧山六中、萧山十中、萧山二职、戴村镇中、所前镇中、进化镇中、闻堰初中、回澜小学、金山小学、楼塔镇小、河上镇小、戴村镇小、 云石小学、浦阳镇小、进化二小、所前一小16所区级“茶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茶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区践行“五育并举”的亮点。

  茶艺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有利载体。回澜小学以每周一节的频率,在四年级全面铺开《萧然茶韵》课程教学。该校设有“茗艺轩”,这是一个面向全校学生的茶文化学习与开展活动的实践基地。学校依托这一平台进行《萧然茶韵》的辅助教学,让学生们在温杯、醒茶、冲泡、赏茶、品茶、颂茶诗、画茶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感悟到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回澜小学副校长沈张兰说:“茶礼教育使小茶人们更加懂得了敬老爱幼,学会了和睦相处,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锻炼了孩子们的表现欲和组织能力,既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戴村镇中八年级共有261名学生,学校决定从素养、能力、完成度三方面对课程读本的学习进行考察。素养考查上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精神面貌、团队协作等日常表现,能力方面从学生的茶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等考试结果中获得,另外是通过学生在班级管理茶园的情况考查学生种植、养护能力。

  与小学、初中的《萧然茶韵》“进课堂”不同,萧山二职、萧山十中等学校的学生已具备足够的阅读能力,茶文化教学以社团形式进行。在采访中了解到,萧山十中结合学校艺术特色开展实践活动,如根据学校活动需求和音美教育特色编排茶元素的舞台表演节目、点茶茶百戏等。庄超说,“美术班的学生参与到茶道社之后,对点茶的茶百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作品不仅青出于蓝而远胜于蓝,相互之间还会探讨如何将画画得更好。现在,我们的茶道社活动非常火爆,不少社员的预约已经排到了下学期。看到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作为老师我们感动很欣慰。”

  如果说,茶推开了一扇带领青少年走进传统文化的大门,那么,《萧然茶韵》课程读本走进课堂,则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美好教育的邂逅,也是一次生活与学习的交汇碰撞,孩子们将在悠悠茶韵中探寻知识的广阔天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调查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悦读
   第07版:专版
   第08版:公益
《乡下人》 一首新发现的沈定一诗作
以自由为名
是什么如此打动人心?
《萧然茶韵》:茶文化与教育的美丽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