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4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情不摇晃》晃倒了什么

  ■文/ 杨祯柔

  近日,网络小说《风情不摇晃》被“四川戒毒”点名批评:“文学创作要有底线,莫让英雄流血再寒心。”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舆论。

  “我三观不正,我就喜欢荆复洲爱安愿,我就希望最后他们白头偕老!”“我的阿檀啊,可惜我就是三观不正,我就是喜欢荆复洲,我的荆复洲有罪,可他的爱无罪!”“那个医生卧底也是活该,又不是别人让他当缉毒警察的,活该他在荆复洲手下受折磨!”……在《风情不摇晃》的讨论帖中,这样的言论比比皆是。歌颂毒枭爱情,甚至让读者发出“毒枭怎么了?毒枭也是人!这个世界上最干净的爱就是毒枭的爱”这种毁人三观的话,令人不禁深思《风情不摇晃》究竟是如何出版,又如何引来众多营销号推荐的?

  众所周知,一部网络小说要出版并让营销号觉得有利可图,最重要的是得到网友青睐。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只要反派长得好,三观跟着五官跑”的言论甚嚣尘上。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更是一颗颗未定型的树苗,极容易被歪风邪气吹歪。互联网本意是用于人与人的交流或用于查找资料,提升工作效率的,如今却成了有些人拔苗的利器。小视频网站上,输入“毒枭”关键词,最先跳出的不是“缉毒英雄负伤捕获大型贩毒团体”,而是一个个花季少女穿着漂亮的校园裙,跳一些不明就里的舞蹈并配文“好喜欢毒枭哥哥”“无三观,喷我=我对”……前两年暴火的缅甸北部变装视频bgm更是让不少的少男少女对罪恶频发的缅甸北部有了向往,让人觉得啼笑皆非的同时又无端显得过于讽刺了些。

  在和平年代中,缉毒警察是牺牲最多的警种之一,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缉毒警察因公牺牲。他们的平均寿命不过41岁。由于贩毒在我们国家的刑法中是重罪,缉毒警察在进行卧底工作时一旦暴露身份,就只有一个死字可言。在影视剧中,贩毒团体在抓到卧底或线人时,他们绝不会心慈手软。虽然在剧情中毒枭面对卧底已经比较残忍了,但现实中的斗争却远远要比剧情还要残酷上百倍。常人眼中无可抹去的伤疤,是他们的徽章。一次抓捕行动中,他将恶徒制伏后身负重伤,20厘米钢板、11根钢钉永久保留在体内,留下了23厘米长的疤痕;抓捕毒贩过程中,他从4米高的地方跳下,头部、胸部受伤,但他强忍伤痛继续追击逃窜的犯罪嫌疑人;抓捕时,他遇毒贩持枪反抗,肩部中枪、腹部被子弹打穿,医生从体内取出10厘米碎肠、8块弹片。

  他们是无名英雄,是时代的骄傲。他们不仅是缉毒警察,也是别人的父亲、儿子。在其他家庭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时,他们却在与毒贩周旋,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着致命的枪子。因着警种,多少警察为不牵连他人,无法与亲人相认、不被世人理解,仅在牺牲后才能毫无顾忌地暴露在世人面前。他们像泣血的鹰,只因他们的双翅鲜血淋漓,每个伤口都深可见骨,即便如此,他们依旧用伤痕累累的翅膀,为我们挡住来自深渊的黑暗;用体无完肤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一片蔚蓝的晴天。你以为这是一个和平年代,殊不知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风情不摇晃》只不过是个最浅显的例子。明明是错误的思想,青少年们却在有些人的引领下,成了他们手里的那把枪,将枪头对准了他们最应感恩的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18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虎门销烟,林则徐与毒品抗争了一辈子,缉毒警察们牢记他的遗志,使中国的贩毒组织无处遁逃。如今毒小说却让青少年轻易忘了鸦片战争的国耻,这何其可笑,又何其可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梦笔桥
   第04版:文化 悦读
萧山籍歌唱家吕薇新春献歌尽孝两不误
《风情不摇晃》晃倒了什么
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不会读书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