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祝美芬
前段时间看了电影《人工智能》,本片的大致剧情是说由于南北极因气候变暖冰块消融加快,曼哈顿被水淹了,只有一些高楼的上边部分还露出于水面。而那时,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相当了得,甚至还造出了一个机器人小孩,而这个“假小孩”竟在生活中能与自己认的“妈咪”(这个妈咪是真人)产生情感。
这位机器人小孩为了获得这位妈咪对自己的爱,克服艰辛寻找那位据说能把自己变成真人的蓝仙女。最后他终于在水底(曼哈顿城市的其中一个地方)找到了蓝仙女,这位“小孩”坐在水中的车子里一直对车窗外的蓝仙女诉说着“快把自己变成真人”的请求,慢慢地这个曼哈顿城市结冰了,这位机器小孩也就在冰中的汽车内呆了两千年。
一天他被一群更高智能的机器人发现了,他们指点着他说:“这个是最原始的机器人,他还看到过真人。”于是,他们把手放在这位机器人小孩的额头前“提取信息”,随即他们的大脑里就传导出了这位机器小孩大脑里的记忆画面。在机器小孩的恳求下,他们就满足了他想见“妈咪”的愿望。他们借助机器人小孩的好友超级玩具泰迪熊帮忙保存着的“妈咪”的一缕头发,设法为他复制出了一个“妈咪”。不过她只能活一天,且只能复活一次。果真,妈咪醒来了,而此时的她其余的记忆都已丧失,但对机器人小孩的爱还如当初。因此,这位机器小孩终于如愿以偿,享受到了“只有妈咪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美妙的有爱的一天!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发现这类科幻片,看起来似乎荒诞,但其实何尝不是导演与编剧有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他们关心地球的未来、人类的未来,有些事情现在看来荒诞,但如果随着环境的恶化,气候的变暖,如果现在大家还不采取有效行动未雨绸缪,到时候也许这一切可怕的结局就真的变成了现实。记得三十多年前在影院里看美国大片《未来水世界》,被吓得不轻,觉得影片中这些想象未免太惊悚了,当时以为这种灾难大片大概率是博人眼球赚票房吧!后来就决定不再轻易看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荒诞大片。
而如今,经历了久驻不散的大瘟疫,又看到了环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一些真实影响后,我选择相信这些大片背后存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看着这类影片,我反而越发感觉到这些编导人员超乎寻常的高瞻远瞩,以及他们对地球、对人类的深切关怀,让我对他们不禁生出许多敬意。对于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只有关心、呵护或参与拯救,才能有助于事情不至于走向糟糕的境地,但如果在看似“安全”的年代视若无睹麻痹大意,那给子孙后代带来的或许真是那些有可能发生的糟糕境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