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高珊珊) 这两天,崇化小学的校园里有一道特别的风景:在校园广场处,一根根细绳“串起”了一张张多彩的小报,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吸引着娃娃们的目光。
“从杭州到太原,行程1374公里,自驾用时16个小时,时隔两年见到爷爷奶奶,我可太开心了!山西博物馆、花灯、杂耍,都很有趣。”“回到宁波的外婆家,一大桌子饭菜,香得我连咽口水。”……小报上,一条回家的路线、一组回家的车票、一篇回家的日记以及一系列回家照片,展现了崇小“小候鸟”们的春节回家路。
据统计,崇化小学的孩子们来自全国 18个省市自治区,涵盖 12个民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孩子之间存在着生活和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该学校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希望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了解,增加认同感,提升自豪感。
未来,崇化小学将进一步创建“民族兼容文化并蓄”的崇化特色校园文化,包容多地域文化,并蓄多民族特色,关爱每一个孩子,打造最暖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