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亮燕 王洁
这是一位萧山人并不陌生的退休老干部,五老讲师团的“网红老师”。2007年投身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后,他发挥自身特长,常年为青少年和家长公益开讲,把余热献给下一代。
他也是同龄人中最早开展网络教育工作的萧山“好网民”,利用网络把关爱的触角从课堂向社会延伸。在连续担任四届区政协(特聘)委员的近二十年里,他每年撰写关心下一代的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奔走呼号。
他就是萧山区关工委五老讲师团团长、“萧黎关爱工作室”创始人李凌峰。2020年10月,他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也曾先后荣获浙江省和杭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最美银耀志愿者”、浙江省基层党校优秀教员、杭州市家庭教育专家库成员、杭州市和萧山区“最美老干部”等众多荣誉。
致力关爱帮教
做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2007年10月,刚从萧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任上退居二线后,李凌峰便立即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中。16年来,他从未中断过关爱工作,帮助青少年点亮心中的明灯,做好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区关心下一代的讲台上,李凌峰曾连续多年保持讲师团授课最多的纪录。16年里他已向全区青少年及家长先后授课500余场,听众近4万人次。他的讲课通俗易懂,常常寓深奥的道理于浅显的事例之中,即便是枯燥的纯理论性问题,他也能深入浅出使听讲者产生浓厚的兴趣。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李凌峰最忙的时候。由于各地“假日学校”开课,他每天奔赴于各镇街、村、社区和企业,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卫生、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从2013年起,李凌峰还先后在南阳街道和主城区的3所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并创造性地开办了思想政治教育实验班、家庭教育实验班、写作训练实验班,每隔一个月为三个实验班同学或家长讲授一次课程或开展一次活动,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同。
2010年起,李凌峰还不间断地与有需求的孩子或家长开展心理约谈活动,每年约谈30—50人次。2018年5月,在萧山区委老干部局的大力支持下,他又创办了“萧黎关爱工作室”,聘请了另外三位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老干部作为工作室导师,一起开展青少年关爱工作。如今,工作室的退休老干部导师已经扩充到了八位,使得关爱帮教获得了一定的群体效应。
用好网络阵地
将关爱的触角无限延伸
在李凌峰的身上,还有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乐于尝试并接触新鲜事物。从2012年起,随着宣讲工作的日益增多,李凌峰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每次讲课后,总有很多学生家长围着他问长问短。而自己的讲课即使再精彩,但毕竟时间短、范围窄,效果十分有限。
于是,他勇于尝试,利用网络把关爱的触角从课堂向社会延伸。一次在义蓬街道某学校讲授家庭教育课后,李凌峰将自己的QQ号告诉了大家,家长们遇到了问题,就通过QQ留言给他,李凌峰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负责地解答。此后,为了更好地沟通交流,李凌峰建立了家庭教育QQ群“萧黎苗圃”。在之后的几年里,他通过网络,成功将“叛逆小孩”扶上正道;有效解开“差生们”心里的疙瘩;为众多家长提供了适时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子”。
2020年春节,李凌峰因疫情困居上海,他独创性地开办了《李大叔数说疫情防控》微信宣传小栏目,将党和国家主流媒体上的重要信息、政策法规、专家意见等汇编后发送给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为他们抗击疫情提供适时的权威资料。在2个半月的时间里,他共编发400期近百万字,好评如潮,事迹先后被众多媒体报道,李凌峰也因此荣获杭州市“优秀防疫志愿者”称号。
此后,他又结合建党百年和杭州亚运会,开设《百炼成钢铸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100件大事回顾》和《家门口的亚运》两个网络专栏,为广大青少年送去大量的科普知识。
坚持“每周10天半”
淋漓尽致发挥余热
精心打磨宣讲、担任校外辅导员、编写网络专栏……李凌峰一直忙碌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第一线。今年已经71岁的他还坚持按照“每周10天半”的高负荷节奏安排工作。
何为“每周10天半”?李凌峰把每天分为上午、下午、晚上各半天,每周7天,就相当于有21个半天,即为10天半。每天的上午、下午,他用来上课、参加会议或开展走访调查,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晚上,他用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方面知识,整理白天获得的素材,笔耕不辍。
16年来,在与学生和家长的频繁接触中,李凌峰获得了许多关于基层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在担任四届区政协(特聘)委员的任期里,他每年都有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调研报告问世,有的还获得优秀论文奖。
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李凌峰在自己的个人社交媒体上用近6000字记录了自己“值得回味却又遗憾多多的2022年”。他表示,只要自己身体允许,未来将一直在关心下一代的征程上勇往直前,去奉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