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漏鑫瑞 贾礼洲
近日,第三批新时代萧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企业)名单出炉,40家深化改革创新、注重提升产业工人素质的企业脱颖而出。至此,萧山共有“产改”试点企业100家。
发挥试点企业先行引领作用,正是区总工会推进“产改”工作扩面提质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区总工会持续深化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通过搭平台、畅渠道,加快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大军。目前已选树省级试点镇街1个、省级试点企业2家;市级试点镇街1个,市级试点产业园区1个,市级试点企业8家。
从“盆景”到“风景”,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样板企业正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活“满园春色”。一个个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案例也在“产改”过程中不断涌现。据统计,全区技能人才已有29.79万人。
搭建平台提技能
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是“产改”的总体思路。为此,区总工会印发《新时代萧山产业工人队伍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计划立足萧山建功亚运、助力共富、数智赋能的新阶段,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项重点任务,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推进。
依托“竞赛+比武”立新功,技术比武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在逐年提升。2022年,全区举办各级技术比武116场,带动职工岗位练兵12万人。确定13个重点建设项目为区立功竞赛项目,其中浙大二院萧山院区项目入选省、市“三重一新”立功竞赛重点建设项目。
良好的学习培训平台,是职工发展的必要条件。区总工会积极筹办“匠心学院”,加强与企业、院校的三方联动,倾听企业车间主任、班组长和一线职工的需求。连续2年举办班组长成长训练营,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杭州市总“资助外来务工人员上大学”项目上配套资助优秀职工高升专,去年在区级层面帮助400余名职工实现技能学历双提升,推动产业工人培育体系不断完善。
以产改试点企业——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企业注重人才培养,成立刘克敏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於立军技师工作室,坚持每年举办焊接技能大赛,已培养JIS、AWS、CWI等具有国际焊接资格的技术工人近200名,高级技师20余名。
助力成才树典型
获得国家专利13项,先后完成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860多万元……这是万向钱潮传动轴有限公司袁鑫凯的工作剪影。他先后被评为浙江青年工匠、杭州市青年科技创新能手、萧山区第九届职业技术带头人等。
“当工人,一样能成才!”随着第九届萧山区职业技术带头人名单出炉,100名业务技能水平高、职业道德良好的萧山区技术能手脱颖而出。这也是我区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缩影。
区总工会每年选树“萧山工匠”,表彰“工人先锋号”、“金齿轮奖·杰出职工”、职工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先进操作法,让更多人才从幕后走向台前。
2022年,我区颁发“风华30年”劳动模范纪念章216名。发布第四届“萧山工匠”30人、提名奖5人。推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浙江工匠”9人,杭州市劳动模范27人,杭州市模范集体16个,“杭州工匠”2人。组织开展2022年萧山区“工人先锋号”、先进操作法等认定工作,认定区“工人先锋号”40家,先进操作法30项。
春风又绿江南岸,乘着“产改”东风,区总工会将以“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进一步推进产改向纵深发展,为萧山坚决打好经济翻身仗、全力保障亚运攻坚战和带头走好基层共富路贡献职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