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员 俞海波
眼下春笋大量上市,萧山人喜欢这一时令鲜味。每逢春夏之际,春笋是很多人家餐桌上必备的佳肴。春笋加工成笋干,亦能长久保存。因此,虽然萧山竹林覆盖甚密,竹笋产量较多,但春笋依旧被农村人家所珍视。
竹子的生长周期很短。春雷乍响,埋藏于地下的春笋便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破土冒尖。此时正是挖笋的良机。有经验的挖笋者,眼光总往地上盯着,寻找被笋尖顶着隆起的土,用锄头刨开四周的土,便露出春笋的真容。一锄头切断春笋底部与竹鞭的连接,便可挖出笋来。萧山人称之为“掘笋”,比挖笋用字要更精确些。春笋个头大的与成人手臂相仿,剥开一层又一层的外壳,便露出白玉似的宝塔状笋肉,做成菜来脆爽可口,但纤维较粗,俗话称之为“刮”,吃多了肠胃不舒服。
一旦错过了笋尖破土将破未破的时机,那就失去了挖笋的机会。竹笋一旦破土之后,生长速度倍增,此时竹笋纤维变硬,很快就能长成一棵竹子。雨后静谧的时间,在竹林里细听可听见竹子拔节生长的声音,偶尔还会有爆裂的声音,那是竹子生长太快,空腔压力太大,裂开了。
春笋破土而出之后,鲜味尽失,自然已经不堪食用,更何况长到半人高甚至一人高的“春笋”,其实已经不应该叫笋,而应该叫幼竹了。
可是,近来一些本地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出的图片着实让人愤怒。他们纷纷贴出图片,控诉外来游客乱挖春笋,破坏竹子生长,图片中可见,除了对破土的春笋擅自采挖外,还有对半人高的幼竹动心思,将其“斩首”的。春笋乃至竹子固然不值多少钱,可人为戕害其生长,令人痛心。
这类游客,错在缺乏知识。他们往往被短视频平台“种草”,兴致勃勃前来挖笋,却对挖笋知识一无所知,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春笋,只知道对长出地表的春笋进行割伐,浑然不知道这些春笋已经不堪食用,破坏的其实是快要长成型的竹子。古人说,不知者不罪,缺乏相关知识不能算罪过,但无知者无畏,糟蹋东西,就另当别论了。
还有一类游客,就不仅是缺乏知识,行为上还有点不善。挖笋跟钓鱼一样,有特别的趣味,很多人都沉溺其中。但是挖笋归挖笋,把半人高的竹笋削头,就过分了。长成这么高,哪怕缺乏相关知识也知道肯定不能吃了,何至于将这些将长成的竹子一一削头,彻底断送其成材的希望呢?如此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又岂有善意可言呢?
还有一件事,很多游客甚至没有意识到。农村的山地是承包到户的,也就是说,山上的竹林并非无主之地。未经主人许可就擅自挖笋,就和摘人家的果树、砍人家的甘蔗是一样的性质,还有人破坏竹子生长,也就难怪农户发现后怒火中烧。
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周末都选择去农村休闲放松。为迎合人们的需求,不少农村也顺势进行环境提升改造,还推出了多种旅游产品,如户外露营、美食烧烤、水果采摘游等,挖笋颇有乐趣,开发成一种旅游特色产品,也并无不可。但是发展的前提,是要合理合法,确定挖笋区域的边界,对游客进行引导,避免游客乱采乱挖,给当地农户造成损失。如果游客擅自行动,春笋季就很容易变成“损人季”,应当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