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5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的温情 该用制度保障来夯实

  ■本报评论员  林青颖

  近日,一条“外卖员到底希不希望雨天点外卖?”的询问帖引发热议。这位网友表示,雨天自己因为家里没什么吃的想点外卖,但看到很多人呼吁雨天别点外卖,在城市奔波的外卖小哥会很危险,这两种相悖的观点让自己陷入疑惑。

  一边是自己的需求,一边是对外卖员的人身关心,如何让这天平的两端保持稳定?评论区里外卖员和网友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网友表示,雨天点单应当给予外卖员多点包容,不催单,极端天气下,可以适当给外卖员一个小红包打赏;诸多外卖员或外卖员家属则表示,即使是恶劣天气也有出勤要求,希望有人点单;但也有网友认为,点不点是每个人的自由,不必被道德绑架,外卖员作为一份职业,点单亦是他们的生活来源,与其讨论点不点单,不如呼吁平台在恶劣天气给外卖员多一些分成。

  事实上,“雨天该不该点外卖”这个问题,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讨论话题,一方面,是因为人心向善,共情与同理心使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线上餐饮已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中国新闻网统计,截至2023年4月,杭州共有网约配送员约33.9万名,日均活跃骑手约为4.3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维系城市生活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生存状态应当进入公众视野,被“城市的温情”所覆盖。但显然,这份温情无法靠讨论和评论让外卖员感受到“安全感”,更该用制度的保障夯实。

  制度的保障首先当由平台给予。帖子评论中,有位疑似外卖员的网友提到,即使是在恶劣天气,自己也有出勤要求,“下再大的雨超时也不免责,象征性多给10分钟时长,超了最低扣40%的配送费,最多扣到70%的配送费。”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平台当开放部分选择权和更合理的配送时间。2022年,部分外卖平台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改善,让外卖骑手可以自行设置接单上限并决定是否接单。此外,在惩罚机制上,平台当根据天气分级进行松绑惩罚,对恶劣天气仍坚持上岗的外卖员给予奖励,体现关怀。

  据了解,美团已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加快对接职业伤害保障险的落地工作。这项举措得到众多点赞,既为外卖员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权益保障体系,也让这个群体在城市的奔波里,多了一份“归属感”和“安全感”。

  而这份“安全感”,同时需要政府出台的政策意见作为基底。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要“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2022年7月,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海南、重庆、四川7省市陆续启动试点工作,为骑手群体上好“新保险”。今年5月1日,杭州市正式施行《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杭州也成为首个颁布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管理办法的城市。《办法》提到,对恶劣天气、意外因素等非外卖骑手过错造成的送单超时等投诉,平台经营者应当及时作出公正处置。

  杭州此次“立法”,是一次“人情味”的展现,将温情覆盖至骑手全群体,让市民看到一座城市该有的担当和责任。骑手不仅是城市运转中的小小齿轮,他们也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普通人,当被城市善待和保护。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湘论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广告
   第08版:教育
城市魅力密集刷屏时间就要到了
无界博物馆 又一个文旅新业态创新载体
城市的温情 该用制度保障来夯实
共富工坊 “块状经济”突围的新方向
别让网红打卡点成了出事点
瓮中捉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