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经济”多以农村工业经济起步,“萧山模式”就是极具代表性的“样板”,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区域内的产业集中和专业分工。
如我区的化纤纺织、汽车零部件、钢结构、羽绒、花边、苗木、伞业等等,就衍生出上游的原材料和下游的专业市场,一个个完整的闭环构成了萧山独具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
这些享誉国内外的“块状经济”产业,推动萧山工业不断迭代升级,也让萧山经济这艘航母不断破浪前行,创造辉煌。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深入,我区“块状经济”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也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在新的国内国际大环境下寻求突围,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发挥带动民富区强的作用,成为了新的发展课题。
南阳伞业是萧山块状经济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缩影。南阳有150多家制伞企业,具备了一天近100万把、年均3亿把的制伞能力,南阳伞承载着10万人的共富梦。不久前,素有“中国伞乡”美誉的南阳,就立足“伞业”这个块状经济,发挥自身优势,以传统伞业为根基探索打造了“南阳伞·共富坊”发展新模式,力求新突破。
他们构建了南阳伞·共富坊“1+15+N”新体系,实现村社和企业全覆盖,让南阳伞·共富坊串联起了“助企、富民、强村”的城乡现代社区发展新格局。紧盯制伞强村富民的潜力,南阳用一把伞拉开了一场体系化的实践,为块状经济助力共同富裕先行探索一种新的可能。
在共富总部工坊,汇集伞文化展陈中心、南阳伞企业集散加工点、南阳伞品牌展销中心、南阳伞营销网络直播间、南阳伞产业数字化信息平台(数字驾驶舱)等为一体。15个村社设立的兑换站,实现伞加工、集散,便于居民就近就地增收致富。在若干个“伞下相逢”工作站,缝伞人还利用安置小区的一楼架空层、潮都未来社区的廊下头等场所,通过缝伞增加收入,迈向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这种新模式,实现了伞业从加工到销售一条龙全产业链的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资源整合后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产业集中度也更加紧密。不仅一改以前松、散、乱的局面,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也得到大大提升。
工艺鞋是浦阳镇的“块状经济”产业,通过打造“共富工坊”新模式,产业的分包更加集中、规范,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提升了企业效益。
这种“共富工坊”模式,是实现“块状经济”在新形势下突围的有效探索。它聚焦了地方产业资源,以村企合作、社企结对形式,推动村社、企业、百姓多方联动,促进村社闲置劳动力就近就地灵活稳定就业。在此基础上,各地还可以整合闲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初步统计,目前萧山在建的品牌带动式、产业赋能式、农旅融合式、共享农场式的“共富工坊”共计30余个,几乎覆盖了全部镇街,赋能“块状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前不久,我区发布了“2+3+X”制造业集群建设方案和新型工业化十大行动,奋力冲刺“双千亿” ,再造工业新萧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工业大区新辉煌。
强区必先强工。无疑,“共富工坊”新模式的探索使萧山能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工业立区不动摇,在顺应发展的大趋势下,推动萧山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