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成立于2004年的萧报小记者团轮换了一批又一批小记者。时至今日,无数小记者通过自己努力,走进了心目中的象牙塔。在小记者团即将迎来20周岁生日之际,这些优秀的小记者“师哥师姐”们将应邀回到小记者大家庭,与弟弟妹妹们讲述自己的大学和成长故事,帮助他们寻找努力方向,以大带小,共赴美好。
当十所知名大学同时对你抛出橄榄枝时,你会如何做出抉择?这并非小说的剧情,8月15日,萧山日报小记者团“我的大学,我的梦”系列活动第三站,小记者们跟随陈诺师姐了解她在择校时的心路历程、学习道路上的心得体会,并一同“走进”了国门外的名校——芝加哥大学。
谈及收到十所学校录取通知书的经历时,陈诺师姐分享道:“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激动和自豪,每一所学校的邀约都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认可。”听到这,小记者们纷纷竖起了耳朵,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陈诺师姐选择了芝加哥大学。
对于小记者们的疑问,陈诺师姐微微一笑,先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文学的兴趣谈起,她说起了自己小时侯的阅读经历:很小的时候,她就喜欢读书,再加上自己的妈妈是语文老师,兴趣与得天独厚的家庭氛围让她逐渐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从一开始读大人们推荐的书单,再到自己去开拓阅读的领域,阅读逐渐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份自幼培养起来的对阅读的热爱也就延续至今。想起在介绍时,陈诺师姐大学主修的是比较文学,而芝加哥大学的比较文学专业在全美领先,小记者们纷纷恍然大悟,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便能引领自己不断向前。
接着,陈诺师姐又以自己曾经在小记者团的经历为引子,和小记者们回忆起了以前的活动。最令她记忆犹新的是之前参加的风筝活动,通过自己亲手制作风筝以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的对话,她扩充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这些活动都是磨练自己笔力的绝佳素材。而类似的活动在如今的小记者团也是非常的多,师姐鼓励大家要多多参与,以此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此外,陈诺师姐还分享了自己在异国的生活经历,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生活习惯,都与国内大有不同,初中时候的她觉得如果能有机会去国外读书,会对她的比较研究带来很大的帮助,去国外认真研读外国文学,然后再把所学带回中国,最终实现她做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梦想。
听完师姐的分享,小记者们都觉得获益匪浅,心中的理想名校又多了一个选择,最后小记者们纷纷在时光信笺上写下了对十年后自己的展望,致十年后的自己,并将其交与爸爸妈妈保管,希望十年后,他们能够如愿以偿进入自己的理想学校。(文/赵雯洁 摄/宣舒瑶)
小记者 楼铄吟 南都小学405班
8月15日,我在萧山日报社会议室上了一节课,是一位在芝大读书的漂亮姐姐讲的。她给我们讲了在芝加哥读大学时的各种学习和生活趣事。
我发现,她的学习生活和我的完全不一样。我每天的课程都是学校安排好的,而她可以自己选课,先听一次某位老师的课,再决定自己要不要选择这门课。但有个前提是必须选三节难一些的课,再选三节简单一些的课。
我们的上课方式也完全不同。在上课时,我和同学们都是在听老师讲的时候,安安静静地做笔记,在老师提问时举手发言。而大学生上课是同学们讨论问题,教授在看到有人偏题离题的时候做出提醒。
在芝加哥大学,所有的课都分两个班。一个是由本科生组成的班级,还有一个则是由研究生组成的。如果两个班的人都很少,那就可能会让两个班一起上课。这时,本科生就可以和研究生一起讨论问题和课程了,甚至还能来一场辩论大赛呢!
我不禁开始期待起来了,我的大学在哪里?会不会更有趣呢?
小记者 楼宸霖 湘师实验小学102班
在“我与大学名校有个约会”活动中。听着陈诺师姐讲述她在美国的求学经历,我也不自觉憧憬起未来的大学生活。
大学的距离有多远?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我来说,仿佛很遥远,又好像就在眼前。遥远是因为我还有11年才会参加高考,步入大学。但自从踏入学生时代后,我已不自觉地被周围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我和身边的同学们一起,一样都在不断坚持学习。
《少年郎》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歌词里说“少年敢为梦想去闯荡……少年眼中燃烧倔强,少年的字典里没有投降!”我想,这就是我希望自己年少时的模样,追逐着梦想,就像世上没有长不高的树,没有开不了的花,没有破不了的茧。我相信,只要足够努力,我就一定能考上我心中的好大学,期待有一天我也能和更多人分享我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