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一首魏晋时期的《定情诗》,诠释了中国古人对香囊文化的情怀。8月11日,萧报小记者们来到了固生堂医药馆,了解中医文化,制作香囊。
刚走进中药馆,一股中草药味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桌面上摆着各种各样的中药材。“这是什么,形状好奇怪啊!”“这个有点香,有什么功效呢?”小记者们十分好奇各种中药材的名称与作用。为了满足小记者们的好奇心,药馆的张医生分别介绍了桌上药材的名称与作用,这些药材的功效各不相同,有的治疗脾胃,有的驱蚊止痒。在张医生的介绍下,小记者们对于馆内的药材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习完满满的干货知识,小记者们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中药小香囊了。张医生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要装入香囊的中药材以及香囊的制作流程,随后将制作材料分发到每位小记者的手中。他们早已迫不及待了,熟练地开始操作起来,先将药粉装入袋中,接着将药粉袋与棉花一起塞入香包里,很快一个个具有驱蚊功效的香囊便制作完成。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要赶紧回家挂在房间里呢!(文/摄 赵雯洁)
小记者 李毓青 信息港小学203班
暑期高温不降,太阳晒到皮肤上还有点刺痛。到了晚上,蚊子还会在身边唱歌跳舞,这时候实在是太痛苦了。我总在想,如果有个香囊状佩戴在身上,苍蝇蚊子不会来了。
我参加了小记团的手工制香囊包活动。在去参加活动的路上,奶奶和我说:“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我学习了很多中药知识,还制作了五个香囊,有粉色、红色……里边放有非常多的药材,有白芷、菖薄、香附等等,这些东西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蚊虫闻到这些味道就不敢再靠近了,回家以后,我要把香囊送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