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童宇倩 通讯员 张刘佳)近日,全省“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召开,共确定浙江省儿童友好最佳实践案例10个,其中我区“推进乡村儿童友好建设 探索共富新路径”实践案例入选。
去年12月,区妇联率先在临浦镇横一村探索建设标准化儿童友好乡村。在此基础上,邀请专家团队深入调研后,编制出台全国首个《儿童友好乡村建设规范团体标准》。目前,首批创建并授牌10个示范型儿童友好乡村,推动“儿童友好”在萧山的乡村落地开花。此次入选,正是对我区儿童友好乡村建设取得成绩方面的肯定。
聚焦“因地制宜”,让乡村单元“有理有据”。结合萧山农村范围广、农业体量大的现状,坚持“先试点、再扩面、全覆盖、成示范”思路,以横一村为试点率先启动儿童友好乡村建设,不断挖掘乡村地方特色资源,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共同富裕。
聚焦“标准先行”,让萧山模式“有纲有目”。坚持儿童优先、普惠公平、儿童参与、因地制宜四大原则,围绕制度建设、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文化环境、人员管理六大板块,制定全国首个《儿童友好乡村建设规范团体标准》。
聚焦“共建共享”,让儿童友好“有花有果”。创新儿童友好乡村“四为”建设理念,因地制宜打造横一“哒哒”、东山“囡囡”、欢潭“五义小将”等儿童友好乡村特色品牌,深入挖掘群围村乐享田园、凤凰村凤煌乐园、三泉王村阿里研学基地、东恩村儿童元素棒球场等乡村特色资源,写好“儿童+政策”“儿童+空间”“儿童+机制”“儿童+研学”四篇文章,让城乡儿童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深化共同富裕实践,在城市社区、乡村田间实现儿童友好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