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9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亚运村 让世界看见未来杭州

  ■本报评论员  李沅哲

  夜幕之下,手持一杯由机器人制作的中国茶,在亚运村逛累了,依商业街休憩区而坐,不时有银浪翻滚的潮声入耳,迷你版的浪潮每隔数十秒推涌而来。

  听着潮声,望着月色,疲惫在二者的相互映照中自然卸下。这是亚运村步行街的一处景观水系,钱江潮文化巧妙地蕴含在了村内的景致中。

  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每座城市也都因水而文明,择址于钱塘江畔的“运动员之家”——亚运村,让世人看到了人类寻求生存与发展所遵循的本质。

  其实,像这样彰显杭州独特魅力,体现城市人文精神和智能生活的场景在亚运村内还有不少。可以说,亚运村是杭州城市形象的一个缩影,杭州的未来也正被更多世界友人看见。

  9月16日,随着一声锣鼓响鸣,杭州亚运村开村,这标志着亚运村正式进入赛时状态。2万余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媒体人员即将陆续抵达,入住亚运村。作为赛时运行持续时间最长、运行连续性要求最高、服务对象最多的地方,这个为大家提供吃、住、行、医、娱、购的“运动员之家”,就像一条传递爱与希望的纽带,也像一叶跨越八千年文明的“生命之舟”。

  试想,在波涛汹涌的激烈赛场,是这一叶“奔竞不息、勇立潮头”跨越了江河湖海的小舟,载着大家驶向温馨、舒适的港湾。

  杭州亚运会,是一场跨越江河湖海的激情盛典。杭州亚运村,将成为与亚洲各国运动健儿进行深度文化交流和文化互鉴的平台。

  这些年来,杭州在发展中不断厚植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和东方品质之城的特色。居住在亚运村,本色的“杭州味”浸润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杭州是“数字之城”,“智能”更是落实在亚运服务保障的细节处,被誉为大型国际赛事中首个亚运村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云上亚运村”、AR智能巴士、数字人民币、5.5G创新科技打造的“4S”村,无不在向世界展现科技创新的活力;

  亚运村的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的三处文化屋,分别以“乐活”“雅集”“国风”为篇章,呈现了茶、瓷、丝、书、画、印等40余项非遗技艺,无论是“桂花飘落云天外”的“云桂”服务中心、回归孩子心灵原乡的“江南村落”式幼儿园,还是取意富春山水之形、取青瓷与良渚古玉之色的青绿色建筑,都能让“村民”从中感受到东方美学的韵味,以及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会呼吸”的道路、绿电的使用、低碳账户的推广,是杭州对绿色生活的倡导。当“村民”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在“云上亚运村”预约租借,在村里骑上小红车时,人们不由感叹,“这,不就是杭州嘛!”

  从G20杭州峰会到杭州第19届亚运会,杭州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紧紧抓住了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锚定“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城市能级。杭州亚运村,作为着眼于人居、放眼于未来的人才安居样本,从设计之初,便把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价值框架搭建其中。所以,这次亚运村各功能区的全新亮相,体现的更是杭州人民对诗意江南、文明和谐生活的追求。

  接棒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将成为我国体育赛事历程上一个全新的焦点。办好一次亚运会,让世界看见杭州,也将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站在亚运村这个特殊的窗口,所有参与亚运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也将接受检阅。

  除了硬件设施,或许,“小青荷”脸上洋溢的“亲和”微笑、讲解员自信大方的文化输出、各领域细致入微的高标准服务……都将成为杭州亚运会这张考卷上的精彩回答。

  相约亚运村,同梦筑未来。

  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鼓舞下,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旗帜,一团团绚丽的花簇,将激励运动健儿们永不言败、勇往直前,实现一场用体育的语言,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推进国家与国家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互融奔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镇街
   第04版:时评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文化 悦读
   第08版:公益
亚运村 让世界看见未来杭州
主播们的“西西弗斯之困”
充电服务出新 实用才是硬道理
素食“飘香”? 别让“流量”昙花一现
“一时火”变“一直火” 得守住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