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员 陈文澍
最近的“杭儿风”四处乱吹,一眨眼又刮到了素食上。
不久前,杭州香积寺旁的一家素食自助餐厅走红,该餐厅走的是亲民路线,人均19元就能品尝到店内几十种菜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打卡。
当斋饭成为“流量密码”,这不免让人猜想,素食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餐饮风口?
事实上,杭州素食文化并不是近几年来才涌现的“新潮流”,其历史悠久。翻看此前的报道和资料即可发现,杭州作为“东南佛国”,素食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兴于唐宋,于晚清至民国时期达到了顶峰。
这么看,素食馆在杭州兴起,有其地理位置优越的因素,但有意思的是,一般来说,素食馆择位都会选择靠近寺庙一带,针对的消费者群体多为香客、寺庙工作人员等,可这几年在萧山,素食餐厅的身影反倒开始出现在街边、社区,甚至商城中心附近,且食客群体丰富,涵盖老少。
从小众餐馆到在普通市民中得到大量拥趸,细究素食馆受到追捧的背后,除宗教信仰外,与当下时代环境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的“素食风”,并非以所谓的“吃草”一概而论,而更多是一种以合理饮食为导向的健康饮食文化。素食馆便是在此基础上,加上返璞归真的文化理念,打出“养生、健康”等关键词,吸引了一众市民。
另一方面,大部分的素食餐厅价格便宜,只需二三十元就可以挑选几十种菜品,从主食到饭后甜点样样不缺,出于“一杯奶茶钱吃到饱”的心态,让不少市民认为这是种高性价比之选。例如,萧山的一家“大隐”自助素食馆,27元的价格,可以选择粗粮、炒菜、中式甜点、西式素汉堡、水果等等,口味照顾到了各个群体,有市民在某社交平台上表示,便宜加上丰富菜式,是自己选择这家素食馆的原因。
这倒和前段时间俘获大批市民心的老年食堂有异曲同工之处,素食馆贴上了“方便、实惠、健康”等标签,成为受老百姓青睐的新外出用餐地。
而随着部分融合宋韵文化和茶文化的高档素食餐厅的兴起,这一行业又或被赋予新的意义,即成为对外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据潮新闻报道,最近走红的“朴竺”素食餐厅,就是通过将宋韵文化与现代美学碰撞,在餐饮上融合茶道、香道等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化与现实的“次元壁”,让每一位消费者感受到中国的特色美食以及传统文化。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素食餐厅的兴起,亦是种丰富“休闲美食之都”内涵之举。每一个“流量密码”背后都隐藏机遇,杭州早在2016年就搭上这班“潮流车”,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杭州素食历史文化,出版《寻味江南——杭州素食》一书,举办各类素食餐饮节庆展等等,推动素食文化、素食产业发展。
但要真正实现中华素食“飘香”五湖四海,这一目标从现在看来依旧任重道远,需要餐饮经营者的创新探索,菜品品质和附加值也好,餐馆经营方式也好,充分结合消费者需求,加之政府的推动助力,抓住这股风潮,让“流量”不只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