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随着新能源汽车日渐普及,出门在外找不到充电桩,找到的充电车位被油车占据,这些都可以算得上新能源车主最糟心的几件事。
不过,最近有个好消息。由浙江中新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推出的充电服务新模式“轨道式移动充电桩”正式上线,该充电桩改变了传统“一车位一桩”的固定充电模式,由“一根导轨+7千瓦交流移动充电包”作为载体,让这个“充电大礼包”能够对负责区域内的4个车位进行充电,做到不被车位所限制。
这种新模式解决的是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也让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国速度”可以持续加码。
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迈上2000万辆大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国速度”举世瞩目。从1000万辆到2000万辆,中国仅花了1年零5个月。
但“中国速度”不能只体现在生产力上,唯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都能跟得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才能良性又稳健。
中新电力推出的新模式,无疑是给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配套服务加了分。当这样的模式能够普及,让配套服务跟得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这种显而易见的充电便利性的提升,将会让更多人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少点后顾之忧。
用逆向思维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要持续发展,最终还是得靠市场的支撑,有足够的消费人群才能助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让消费人群的顾虑更少一点,让充电服务水平更提升一点,也能让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中国速度”更快一点。
显然,从目前来看,中新电力轨道式充电桩是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加分”的存在。
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找到充电桩很重要,充电桩好用更重要。而这种轨道式充电桩,不管是充电还是拔枪,操作都很方便。另外,其兼具轻便好用、安全高效等特性,线缆长度调节方便,使用完毕可以自动回收,的确是可以打动人心。
而对于充电桩行业来说,这种充电新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充电桩的自然老化和外力损坏带来的漏电,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也是一种行业的技术升级。后续若新能源汽车数量增多,只需增加充电包即可,既可以节约充电桩资源,也方便统一管理,从人力或是资金投入方面来看,都是益处多多。
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的是各道关卡的共同发力。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充电配套服务能跟上,非常有必要。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迎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能够飞速发展也是顺应时代需要。我们惊喜于“中国速度”,也要意识到其背后的压力。所以要认识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迎面而上,去化解去提升,正如中新电力推出的这项新模式。当越来越多人感慨轨道式移动充电桩真好用,说明这种新模式,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