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奥林匹克精神 在“换pin”中延续

  ■本报评论员 李沅哲

  日前,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游西湖时给市民送了徽章。在亚运村运动员村内的徽章交换中心,他用自己的一枚奥运五环徽章,交换了一枚杭州亚运吉祥物“莲莲”的徽章,并祝杭州亚运会所有运动员好运“莲莲”。

  放眼于赛场,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时刻、运动健儿娴熟的技术、榜单上令人可喜的成绩,皆成为这个双节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赛场之外,那些沉甸甸的证件、别满徽章的抢眼背包,俨然是亚运会的另一种风景。

  小小一枚徽章,成了人与人之间一种问候和亲切互动的方式,也成了以体育为桥梁分享交流、传递快乐的途径。

  徽章,是时代的见证物。徽章最初为原始社会的图腾标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旗帜的象征。宋代以后,徽章具有了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特征。近现代开始,徽章在材质上做了细分。体育徽章,则最早出现在1896年的希腊雅典奥运会上,主要用于区别运动员、官员和新闻媒体人的身份。而交换徽章(又称“换pin”)是从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开始,运动员们通过交换徽章,来传递对彼此的美好祝福。徽章所诠释的丰富内涵,已不仅仅限于一种赛事周边产品的收藏价值。

  徽章,是一种具有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蕴藏着大大的体育文化。杭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包含了竞技性比赛、球类比赛、对抗性比赛、水上比赛的61项比赛项目。从各类比赛项目中,人们能从中感受到比赛的激烈竞争,感受到队员之间的团队协作,以及顽强的拼搏精神,而这些体育元素恰恰能以徽章的形式体现出来。

  亚运会的举办,属于一座城市,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通过极具创意的设计,也能很好地融入体育文化之中。不得不说,以中国传统节日纪念徽章、四季花窗徽章、体育场馆徽章、宋韵运动徽章、西湖十景徽章等为代表的杭州亚运会系列徽章,很好地彰显了杭州的城市文化底蕴,为亚运注入了趣味性和活力。

  “换pin”,是一种新潮的社交方式。不同国家的徽章,诠释出不同的文化属性。泰国公主希里婉瓦丽亮相马术赛场,在她腰间悬挂的证件上,别着各式各样的徽章,其中一枚具有显著泰国特色的大象五环徽章尤为夺目。在最近的“换pin”热潮中,这枚徽章极受大家欢迎,也是众多“换pin”者的“意难平”。为了换到心仪的徽章,求章者甚至会特意去买一枚对方心仪的徽章与之交换。

  通过徽章交换,互不相识的人,甚至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人借此建立了交流,让历届国际体育赛事看得见、摸得着,消除了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换pin”式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传递了和平团结的力量。

  换徽章的潮流,也增强了公众对亚运的参与感。除了特许商店,一些赞助商、媒体、相关服务保障领域也通过制定专属徽章的形式,树立品牌的影响力。只有人人参与其中,享受其中,方能深化体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绽放亚运的别样精彩。

  一枚精美的徽章,凝聚着设计师的创新巧思,历经数次的打磨和复杂的制作工序。对于外国友人而言,这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于参与徽章交换者而言,是亚运之旅的深度体验,是一次值得珍藏的记忆。

  一次赛事一届徽章,徽章交换的背后,是世界文化的碰撞。亚运会赛场上,由亚运健儿身上所折射出的体育精神,是永不过时的精神“徽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时评
   第05版:天下
   第06版:财经
   第07版:广告
   第08版:教育
不以成败论英雄 你拼搏的样子最美
奥林匹克精神 在“换pin”中延续
“萌萌哒”与“快准狠” 毫不违和
70万小时的奉献 青春很动人
亚运赛场频频响起国风乐 谁的DNA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