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奴
天一冷,食欲大增,又到了吃肉啖腥之时。红烧羊肉像老朋友似的又要被唤出来。
杭州湖墅南路的一家上过电视的面馆,照例打出“桐乡红烧羊肉”的牌子,老板娘更是殷勤推销羊肉。在面馆吃过面的人都知道,这家面馆最好吃的是拌面的油渣,二是炒在面里的猪肝。羊肉属时令食物,匆匆来又匆匆去的,我也就没有点过。
倘你吃过了油渣,总想着要点猪肝吃,能让人口口相传,必是有奇特之处的。但是你尝过了猪肝的鲜美,却必定会想到要来一碗羊肉面。我看那一碗碗盛好的已经冷却的羊肉,多半是羊骨头显山露水起来,肉的块头不见大,大蒜叶子也没那么绿,竟然少了欲望。心里不免想着,何时要去临平吃一顿红烧羊肉。
十几年前到过临平,就在南大街的一家饭馆里吃过红烧羊肉。后来自己也煮过。买了甘蔗、白萝卜和羊肉自己在家里煮,吃得还是没那么过瘾。
真正让我体会了红烧羊肉纯正滋味的,怕是位于亭趾镇的那家饭店。深红的大块羊肉,晶莹剔透色泽光亮,十来块挤在一只陶钵里,鲜绿大蒜叶子点缀,传统的红配绿,更兼有农家菜的亲切味道在其间。夹一块,咬下去,糯软甜香,也并不肥腻。吃过这样的红烧羊肉后,每次回故乡,都会想着要带上十几盒。
于是,每次回老家时,不管时间多赶,我都会多花上半小时穿街走巷,去买红烧羊肉。坐在车里的时候,想着身边盒子里装着这样的美味:几块红红的羊肉凝结在一起,几丝绿色的蒜叶点缀,放在一个陶钵里,仿佛刚刚从乡村农家的大灶锅里煮好了盛盘,还带着纯朴的农家人的热情与盛情,竟一身轻松,自在起来。
在我的食物记忆中,羊肉一直是冷菜,一大块在水里煮熟后晾凉,用刀切片,码成像梯田一样的堆。用筷子夹起一块,透着光或是在灯光下看,那羊皮晶莹剔透,那羊肉脉理清晰,蘸上酱油,真是美味到无可言语。大冬天这冷盘羊肉,老少兼宜,可作下酒的食物,可给小孩解馋,可当解腻的调剂品,这一餐没吃完,下一餐继续码放整齐,加上几片又是一盘待客的鲜物。而渐渐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突然义无反顾地默认自己为红烧羊肉的辩护人。
与懂美食的人闲话后才知,这羊肉也是有讲究的。临平红烧羊肉用的羊是湖羊,而且余杭还是全国湖羊主产区,原来,美食也是美得有底气的。而我小时候常吃的冷盘羊肉,食材是山羊。食材的不同,让食物各有千秋,这一红一白,仿佛人在异乡与故乡之间的随时转换,不可不敬畏。
红烧羊肉来矣!秋意浓,风渐凉,冬亦不远,想念这温暖的一句吆喝,更希冀的是那大快朵颐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