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俞楠
这几天,“爆米花男孩”涛涛的小摊上新了,增加了新品类——脆皮烤肠。
临近中午,位于空港新天地的地铁口旁,涛涛和妈妈一起做着开张前的准备。在加热后的烤肠盘里倒上油,放上一根根淀粉肠,不一会儿,烤肠的香味就飘了出来。
看似简单的烤肠流程,对涛涛来说,却有不小的难度。他的手会不受控制地抖动,给烤肠穿签子时容易穿歪,撒孜然粉会撒不匀,拿叠放在一起的袋子和盒子都需要好久,一不小心还会错过烤肠翻面的最佳时机,手指还容易被热油烫到。每天也总有好几根烤肠是烤坏了的。
虽然不容易,但涛涛脸上的笑容却一天比一天灿烂。“第一天,他告诉我说,妈妈我感觉自己一塌糊涂。但后面几天他说,觉得还可以,今天有叔叔阿姨告诉他他很棒之类的。”涛涛妈妈姚传华告诉记者,看着孩子的笑容,她也很高兴。
在上新前,母子俩在家练习了快一周的时间。跟着妈妈,涛涛重复着点火、翻面、撒调料、装袋这几个动作。
“今天学会了,明天涛涛可能就又忘了。”话音刚落,看着拿不起袋子的涛涛,姚传华走上前,示范起来,“你可以用手掌压着袋子,然后用手去拎中间的这条‘缝’,看看是不是容易了。”
除了辣椒粉和孜然,其他调料也被摆到了小摊的外沿,方便客户自己动手添加喜欢的调料。外面还贴着一张纸,向不了解情况的市民解释:“涛涛是一个脑瘫患儿,因为手抖,做的(东西)不太好,希望大家多包容,您也可以自己添加调料。如果涛涛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您可以联系我们。”
支持涛涛卖烤肠,姚传华这个决心下得并不容易。最后让她下定决心的是涛涛这大半年的变化——自信了,也愿意与人沟通了。
“对我来说,最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涛涛明显比之前更加自信了。他看到我时面带微笑,然后很响亮地喊了一声‘许老师新年好’。”靖江一小的许丽红老师说。经过一学期的“送教上门”,老师们也感觉到了涛涛的成长。
上学期期末,靖江一小的老师们对涛涛进行了评估。结果令人惊喜,“在语文的认知上,我们给他测了300个字,涛涛能掌握两百六七十个字了。”
上学期每周末,靖江一小的送教老师都会组团上门,给涛涛上大半天的课,一共四节,每节课在40分钟左右。“送教团队由一位特教老师,加上3到4位党员先锋岗的各科普通老师组成。”许老师告诉记者,课程内容主要是认知训练以及加减法训练,还有手部的精细训练等。
许老师很支持涛涛妈妈的决定。“像数字的加减,在生活中学习肯定是比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好。”
夜幕降临,涛涛的小摊还在继续营业。看着两根模样不太好的烤肠被送到了客户手中,还被欣然接受,姚传华感激地表达了歉意。
“我们希望他能多锻炼,勇敢地去适应社会,能够养活自己,就算我们走了,他也能有饭吃。”姚传华表示,“无论他做得怎么样,我觉得只要曾经努力过,我们就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