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产才兴城”注入强劲动力

区人力社保局高招培育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记者 项亚琼  

  通讯员 金铃林 孔潇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今年的“新春第一会”,浙江提出高举“大人才观”旗帜,聚焦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这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技能人才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更高素养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如何为这支“雏雁队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且看萧山区人力社保局给出的答案——

  创新

  技能培训扩容提质  构建“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

  “一个半小时的干货分享,对我来说挺实用。学会摄影和视频剪辑,既可以记录生活中的日常,对有意重返职场的我来说更是受益匪浅。”邱女士是位全职妈妈,前两年为了照顾家庭,辞去了原本从事的工作,家门口的“技能夜校”开起来,仿佛一场“及时雨”,她打算好好学下去。

  4月19日晚,设在广德社区“三富大学堂”的“技能创富课堂”正式开班,首堂课就吸引了包括邱女士在内近50名附近居民报名,该课程由区人社局与北干街道广德社区联合主办,设置课程包括摄影和视频剪辑、直播销售、网站运营等,帮助学员们了解直播带货的方式和思路以及拍摄等技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待业人群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提供培训服务的同时,区人社局还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就业岗位推荐、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大学生见习机会和大学生创业扶持等服务,打造“培训、就业、创业直通车”。

  “在了解到居民的实际需求后,我们积极对接社区,并根据我局职能优势,制订‘专门菜单’,将技能送进社区,送到居民手中。接下来,我们将以广德社区为样板,以更多社区为点位,不断复制该模式,在各个镇街打造‘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区人社局就业培训科负责人介绍说。

  在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同时,今年区人社局致力打通高质量就业增收路径。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培训阵地和零工市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就业服务平台,探索开设“家门口技能梦工坊”“厂门口提技蔚蓝班”等,动态发布补贴性培训机构目录和项目清单,布局建设覆盖镇街、村社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以高质量就业推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深度融合,促进劳动者增收创富。

  激励

  聚焦智能制造产业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4月20日,一场制图员之间的较量在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展开,来自全区29家企业的近百名青年通过区人社局提供的竞赛平台同台竞技,本场竞赛是本年度我区首场数字职业技能竞赛。

  此次比武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大项内容,以机考形式开展,既检查选手们对制图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验大家的专业操作能力。参赛选手或在笔试现场从容作答,或在实操现场熟思审处,绘图如行云流水,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数字技能人才的风采。最终,现场决出个人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荣获此次职业竞赛前3名的选手,还被授予萧山区“第二十一届技术能手”称号。此外,现场还产生了杭州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1名、萧山区优秀青年岗位能手5名。

  区人社局就业培训科负责人表示,技能比赛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起,区人社局都要会同区总工会等部门,本着市场紧缺、企业急需、职工欢迎的原则,举办“行行出状元”技工比武电视擂台赛,带动全社会技能练兵,为产业发展构建“提能链条”。今年包括该场产品数字化设计(制图员)技能竞赛在内,我区将举办区级技能竞赛10场、技能比武10场,引导更多的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为了导向更明确、方向更精准,近年来我区统筹部门、镇街、培训机构等各方面培训资源,开展技能人才培育大调研,有效掌握企业需求和人才培育堵点,积极规划未来培训方向。今年,区人社局紧密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领域,进一步丰富技能培育的形式、渠道等,灵活开展订单化培训。对专业要求高的技能项目,依托杭州萧山技师学院举办“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订单班”,加快培养一批产业高技能人才;对难以授权自主认定的小微企业,由区级统筹技能提升需求,开展“智能制造技能人才蔚蓝班”,“一产一案、一企一策”。

  此外,我区还着眼贯通培训评价环节,组建培训评价产业联盟。聚焦智能汽车、高端装备等产业,目前已经联合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杭州第二机械技工学校、万向钱潮、亚太控股等8个单位组建了“萧山区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产业联盟”,建立完善需求发布、通报协商等工作机制,促进供需对接更精准、资源投向更合理,打造纵向贯通、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培育矩阵。

  蓄能

  开展“名匠领航”行动  推动“高精尖”人才新发展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首要资源和内在驱动力。高技能领军人才如何发挥应有作用?工匠精神如何更好弘扬?这些都是萧山一直以来探究的命题。

  在萧山,目前共有国家津补贴获得者2名、全国技术能手22名、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青年)人才12名、“新时代浙江工匠”127名、市特殊津贴获得者3名、市高技能领军(青年)人才5名、区级以上首席技师214名、区级以上技师工作室77家,建立起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区人社局向全区技能大师发起召集令,组建“萧山名匠领航团”,成员分为技术攻关、匠心宣讲、现代服务3个组。今年以来,相关成员已累计走访调研企业45家次,开展名匠助企座谈5场,助力解决人才认定、人才梯队培养等问题8个。

  后续,区人社局将持续开展“名匠领航”系列品牌活动。聚焦重点企业技能创新需求和技术难题攻关,组织“劳模工匠、技能大师助企行”,积极开展工艺改进、技术攻坚和课题研究等活动,总结、命名、推广一批先进操作(工作)法和技改课题成果。另外,还计划举办“能人节”“匠心会客室”“技能训练营”等系列活动,积极面向青少年开展技能启蒙和普及教育,广泛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共建崇尚技能、尊重技能、成就技能的良好技能生态。

  此外,为推动“高精尖”人才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人才奖励和激励机制必不可少。近年来,区人社局对公共实训、自主评价、首席技师评选、技师工作室管理等技能人才政策优化升级,先后出台7个配套管理办法,建立起涵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评价激励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社具体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新格局。随着制度保障不断加强、政策供给不断优化、氛围营造不断浓厚,青年技能人才成长的“高速路”已经搭建起来,越来越多的职工在提升专业技术的“快车道”上奔出了美好未来。

  发力

  利好政策纷至沓来  打造人才良好成长生态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作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的主力部门,区人社局以技能人才引进、培育、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的全职业生命周期为主线,提前谋划、加速推进。2024年我区将新增技能人才7000名,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3500名,新增数字高技能人才800名。截至2027年,全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37%,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7%。

  为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作为牵头部门,区人社局将从五方面着力:一是要优化政策体系。制订《“新萧匠”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升级规上工业企业自主培育高技能人才资助、校企合作订单班补贴政策等。二要拓展培训平台。加速推进萧山技师学院新校区和国家级基地建设,统筹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训资源,打造全方位技能培训平台。三要强化人才培育。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一体互促,围绕汽车零部件、金属加工制造等九大细化行业,分职业、分等级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和评价。四要健全创富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者创富机制。坚持小切口攻关、抓试点探索,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H”型职业发展路径,扶持更多技能创富型企业。五要营造技能生态。将技能元素融入产业园区建设、“未来社区”等发展规划中,打造“技能型小镇”“技能型社区”“技能型乡村”等技能型单元,以点带面、辐射影响、示范推广。

  随着利好政策纷至沓来,一幅打造人才良好成长生态的蓝图已绘就。区人社局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坚定人才强区战略,以高水平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发展,培育更多新时代萧山名匠,带动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扎实推进技能强区行动,全力打造技能萧山建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为“产才兴城”注入强劲动力~~~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萧友圈
   第06版:生活
   第07版:财经
   第08版:专题
区人力社保局高招培育高素养劳动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