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管家”3.0版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迭代升级

  ■记者 何可人

  “文化管家”带着资源“下沉”,先进的文化理念、丰富的艺术形式随之而来,乡村百姓也能就近享受和城市同等品质的文化服务……近年来,在萧山农村,文化生活面貌悄然生变。

  而眼下,萧山正着力打造“文化管家”3.0版,“文化管家3.0”数字化平台架构初具雏形,这意味着,萧山公共文化服务将迎来新的“裂变”。

  “文化管家”是萧山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载体。

  2018年,萧山开全省之先河,以戴村、河上、闻堰三个镇街为试点,推出“文化管家”,并于次年通过政府购买模式进一步推广,这是1.0版的日常管家模式。

  2022年,在镇街全覆盖基础上,萧山将“文化管家”全域推广列为精神富裕突破性抓手之一,构建“选—用—管—培”2.0版的全域管家模式。

  借助“文化管家”,萧山已助力镇街组建文化团队970多个,开展各类活动3300余场,挖掘打造特色文化品牌30余项,服务群众450万人次,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成果直达基层“最后一公里”。

  陈颖斌是新塘街道的一名“文化管家”,四年来,她深入群众组建了戏曲社、太极拳队、广场舞队等多支队伍,带领村民参加文化走亲、送戏下乡及各类比赛。她说:“有一种感受越来越强烈,就是从我能给队伍带去什么,慢慢过渡到了他们自己想要什么,‘我要队伍学’已经变成了‘他们自己想要学’。”

  从陈颖斌的心声不难看出,群众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文化“内驱力”日益被激活。这种变化,也推动着萧山“文化管家”项目不断朝着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

  3.0版的智慧管家模式由此应运而生。

  据《萧山区“文化管家3.0”工作实施方案》,萧山将从“数字技术、地域范围、人才队伍、特色品牌”四方面的迭代升级入手,通过打造“文化管家3.0”数字化平台,构建“平台+大脑”的政府监管治理体系,以浙里办、浙政钉为服务入口,设立文化俱乐部、管家加盟站、管家工作室三个应用场景与N个业务,从而促进“文化管家”村社全覆盖、推动社会资源有效整合、探索“文化管家”服务特色空间建设、打通“文化管家”全链条,打造公共文化发展新模式。

  “随着‘文化管家’迈入3.0版,将实现萧山公共文化服务百姓需求响应更快速、服务内容更精准、监管效率更高效。”“文化管家”数字化平台建设相关负责人、区文化馆馆长李萍介绍说,“依托数字化平台,可以对入驻的‘文化管家’公司、培训机构、文化团队等‘文化管家’服务主体进行准入审核和信用评价,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形成监管闭环。同时,市民可以通过平台享受更加全面的服务,以积分、打卡等形式提升参与度,增强文化获得感。”

  据悉,力争到2025年底,萧山将完成“文化管家3.0”模式构建,探索村社实施固定的“文化管家”驻场式服务,从一线去接触村民需求,提升服务颗粒度。

  下一步,区文旅局将进一步优化资源平台,优化管家队伍来源,提升管家队伍素质;各镇街(场)将加快完善公共文化空间,强化对村社的工作指导,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优化人员队伍,强化专项资金使用效能,为“文化管家3.0”创造良好的保障空间,让全区群众充分享受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时评
   第04版:调查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悦读
《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文化管家”3.0版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迭代升级
坚持同心共筑 推动安全发展
专题听取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1+8”实施情况
劈波斩浪
萧山新增两个区级婚恋交友服务站
打通地铁站前“最后一公里” 萧邮路(文明路—北二路)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