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能源车为何偏爱“新设计”?

  ■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你了解过新能源汽车吗?

  走进任意一家商场,对于消费者而言,近年来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商场里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越来越多了。从有点名气的车企品牌,到似乎横空出世的小众汽车,一溜的新能源汽车门店让人目不暇接。而与之更让人“迷惑”的,便是各式品牌的“撞衫率”越来越高了。

  全景天幕、触摸大屏和隐藏式门把手等“新设计”,似乎成了新能源汽车标配。更有消费者吐槽,挡上车企logo,新能源汽车似乎都一个样?

  这些“新设计”有无必要?只是卖点噱头还是确有其用?事实上,这在消费市场也是争议颇大的一项话题。而在前段时间,在山西运城发生的3人不幸遇难的某新能源品牌汽车事故,更是把隐藏式门把手这项“新设计”推上风口浪尖。在此次事故中,隐藏式门把手因车辆断电未能弹出,成了很多人眼中无法忽视的“重大隐患”。

  以隐藏式门把手这一设计来看,应用在车上也不无道理。首先是其显得很“未来”,事关科技感的呈现。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在生产设计过程中,对于科技感的呈现异常重视。其次该设计可以提升人与车的互动体验,给予车辆更多“生机”。最重要的一点,隐藏式门把手可以降低风阻和能耗,这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也是个性能指标的宣传点。综合来看,这样的“新设计”似乎不是虚头巴脑的卖点。

  再看全景天幕,也是出于增加顶部空间,提升科技感和颜值等考量。而触摸大屏则是为了更为先进和人性化的交互体验。这些“新设计”,根据厂商说法都是“面向未来的设计”,其最终目标都是提升消费者的用车体验,希望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

  不过,新事物从出现到被更多人所接受,显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新技术”实际面世以后,若屡屡出现类似山西运城事故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只会降低消费者对于“新技术”的信赖程度。事实上,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能在短时间里对于“新设计”感兴趣并感到信服。唯有经历过时间的考验,才能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对于广大汽车品牌而言,任何创新设计,都要将驾驶的便利度和车辆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一些只考虑所谓的科技感而忽略了驾驶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的设计,的确不应该出现在车辆上。

  消费者买车,首先看重的也必然是车辆的安全性。所以,作为汽车的品牌方和生产方,显然应该理清思路,对设计做减法,对安全做加法。唯有做到了安全性,美观度提升、能耗降低、科技感更强等等课题才更有意义。

  当新能源汽车品牌越来越多,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于车企而言,保持初心,生产更加安全的汽车,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

  “新设计”可以成为汽车的加分项,也可以赢得部分消费者好感。但“新设计”是否是“合理设计”,是否真的受欢迎,最终还是需要让市场来决定,让消费者来认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别再让这群可爱的球迷失望了
没有速成,只有一万小时定律
把展示机当“树洞”,又见杭城的暖
高价请“外援”
新能源车为何偏爱“新设计”?
17岁姜萍“爆火”,我们期待更多“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