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王彦贺)损坏电梯、占据楼道、易发火灾……电动自行车进梯入户,不但增加电梯的承载负担,也有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如今在萧山,越来越多的电梯安装“神器”后,对这种行为坚决说“不”。
“电动自行车禁止入内!”近日,盈丰街道佳丰北苑小区的一台电梯发出警报。当时,一位男子已经将电动自行车推入电梯,但是电梯门始终没有关闭。僵持了一会儿,该男子只能将电动自行车推了出去。电梯随即恢复运行。
电动自行车被“卡”电梯外,得益于一位严厉的“电子管家”——“智慧电梯”梯阻设备。去年以来,区社会治理中心联动区市场监管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电动自行车入梯一件事”改革,用数字化手段筑牢安全防线。
当电动自行车被推入电梯,“智慧电梯”梯阻设备就会自动探测、锁定,对进入电梯的物体进行抓拍比对,若判断为电动自行车,则会发出警报提示,使电梯门无法关闭。这样一来,电动自行车也就无法上楼了。“推到楼上去充电,肯定不安全,现在有了‘慧眼’,有效保障了我们的人身安全。”居民高女士对小区电梯里安装的“黑科技”连连称赞。
不止于此。算法装置捕捉到电动自行车入梯风险后,会通过“萧山·红领通”基层智治综合应用自动流转事件,镇街综合信息指挥室受理后,由网格员进行现场查看,并联系物业工作人员,对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进行上门宣教,进一步提升其消防安全意识。
目前,在我区的高层住宅小区内,已有2300多台电梯安装了这个“神器”,感知预警数据达27278条,闭环率为100%。该系统还可以智能识别婴儿车、轮椅、自行车等正常车辆,避免误报。
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不仅需要采取技术手段进行“堵”,更要靠“疏”。随着一批批具备充电功能的公共停车棚“亮相”,既阻止了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也满足了居民楼下充电的需求,有效防范风险隐患,让小区环境变得更加整洁、安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