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龟对对碰”爆红背后的消费深思

  ■社会评论员  来欣雨

  盲盒,作为当下的潮流玩具,其玩法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近日,跳水冠军全红婵在社交账号内发布了一条视频,展示自己在直播间参与“乌龟对对碰”获得的“祖孙四代”五彩小乌龟。这让此类盲盒玩法在网络直播平台火速出圈,不少网友直呼“上头”,在直播间被“硬控”几小时。

  “乌龟对对碰”,其实就是一种卖家直播拆树脂乌龟盲盒的游戏。消费者需先购买数包盲袋或者盲盒(每包一个乌龟),并许愿一种颜色。网络直播间的卖家会挂出几种“套餐”以供下单。消费者在直播间下单后,主播现场拆开包含不同颜色的树脂乌龟盲袋。

  玩法的核心在于“对对碰”,如拆出的乌龟颜色与买家许愿的颜色一致,或拆出两只相同颜色的乌龟,主播会额外加拆一包,继续与此前没有对碰的已拆盲袋组合,直到没有对碰为止。

  最终所有拆开的盲盒、盲袋都归买家所有。

  在短视频平台上,此类“乌龟对对碰”直播间不在少数,在线网友少则几百人,高峰期则有数万人。

  “乌龟对对碰”爆火,不仅得益于其独特的玩法给人带来的乐趣,更在于其精准捕捉了现代人追求的随机性带来的刺激感。

  无独有偶,类似的拆卡直播间也以特殊的“抬箱”“叠叠”等加拆玩法,吸引许多消费者扎堆,“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这类小卡有贵卡、普卡之分,消费者购买卡包盲盒的价格,比直接买贵卡便宜许多。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都觉得自己是幸运者,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抽到贵卡。

  有专家认为,本质上,开盲盒模式是利用了普通人对“以小博大”的追求欲,具象为一种爽感,从而可以构造出“支付盲盒对价—开出盲盒—获得爽感—继续支付新一轮对价”的行为范式。同时,伴随着短视频对相关直播内容的传播,更多的人被吸引其中。

  然而,盲盒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会导致一些消费者出现冲动消费的情况。特别是未成年人,容易在追求新奇、刺激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首先,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消费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理性消费意识。其次,相关平台和企业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直播间和盲盒销售的监管,规范营销行为,避免过度刺激和诱导消费。这类直播间也应该建立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设置账号识别、身份识别等措施,避免超出年龄和智力范围的消费。同时,可以探索建立更加合理的消费保障机制,如设置消费上限、提供退货服务等,以减轻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乌龟对对碰”的出现,不会是此类消费形式的最后一个,未来还会有更多新鲜刺激的手段出现。广大年轻人应对理性消费多一点认知,不要为了所谓的“解压”而买一堆无用的玩具。最好就是能通过徒步、野营、运动、跳舞、看书等合理的渠道纾解压力,而不是一买了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文化 悦读
   第08版:专题
安全监督怎么“加员”都不为过
唯有放平心态,才能走出失败
午休躺睡,能“躺下睡”才是关键
盲盒选班干
“乌龟对对碰”爆红背后的消费深思
减肥最重要的是剥离对“胖”的错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