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红惠
尚处暑假的女儿,陪我走进影院,我俩几乎包场观看了《姥姥的外孙》。这部影片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东亚家庭中那些复杂而真实的情感纠葛。尤其是最具杀伤力的最后半小时,一点一点地释放,绵里藏针,一点一点地戳你,我忍不住痛哭失声,却也在泪水之后,对遗产背后的亲情有了更深的思考。
《姥姥的外孙》是一部没有刻意煽情的催泪电影。以泰国一个普通潮汕移民家庭为背景,讲述了年轻人阿安为了争夺遗产而接近患癌症的姥姥,却在相处中逐渐被亲情所感动,陪伴姥姥度过最后时光的故事。影片结尾,外孙以真心换真心,取出姥姥为他存的钱买了一块风水宝地,圆了姥姥心愿。送葬途中,每到一个熟悉的地方,阿安就敲敲棺木,向姥姥报告,还对她说,“你在我心里是第一名。”我瞬间崩溃了。
影片中的姥姥,是一个典型的东亚家庭老人形象,一生充满辛劳与奉献。她的大儿子阿强事业有成,却冷漠自私,只关心自己的小家;小儿子是个赌鬼,欠下巨额债务,日子不好过了才回母亲那里要钱;女儿阿秀,奉献得不到回报,只能以“付出比得到更安心”聊以自慰,她那句“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精准又犀利地点破东亚家庭中女性的宿命。在现实生活中,像姥姥这样的老人并不罕见,年轻时为家庭付出了所有,到了晚年,却因为遗产问题而被子女们视为“负担”,甚至不惜撕破脸耍计谋,上演一幕幕令人心寒的争夺大戏。
而影片的主角阿安,最初,他只是贪图姥姥房产而当上“全职乖孙”,但在与姥姥相处的日子里,他逐渐被那份深厚的亲情所打动。姥姥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摸着阿安的脸颊,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慈爱。阿安开始关心姥姥的生活,倾听她的心声。“我不知道什么是寂寞,但我知道我最不喜欢春节后的一天,冰箱装满剩菜剩饭,我一个人怎么吃?”姥姥的话触动阿安的内心,他最终放弃了原本的功利计划,还把姥姥从养老院接回家贴心照顾。影片中最让我动容的,莫过于姥姥在临终前对阿安说的那句话:“我最想你陪在我身边。”这种剧情的反转,不仅是阿安个人的成长,更是对现实生活中那些被功利心蒙蔽双眼的人们的警示。亲情是无价的,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替代的。
影片的叙事手法细腻而真实,却能在平凡中见真情,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同身受。我不禁联想到父亲离世前那一年,为了不让我工作分心,默默扛起独自护理卧床母亲的重担。家务的繁琐,身体的疲惫,最终拖垮了父亲本就羸弱的身体。而我,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份庇护,忽略了渴望陪伴的眼神,这成了我长久以来的遗憾。影片中那些关于姥姥与阿安之间的互动场景,让人泪目,姥姥对阿安的疼爱,阿安对姥姥的愧疚与感激,都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真挚的情感流露得淋漓尽致。
看完电影,我坐在影院里良久未动,泪水已干,心中的那份感动却久久不散。《姥姥的外孙》触碰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神经,而我的父亲用他无声的付出,教会我珍惜与身边人的相处时光,未来日子,我会用行动去弥补过去的遗憾。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根植于血脉中的亲情与陪伴,是比遗产更为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