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林青颖
去年,上海武康路的“郁金香开了”,吸引了一大批人前去拍照打卡。哪知道到现场才发现,照片里娇艳欲滴的郁金香,其实只是路边花坛里的一小丛郁金香。
这件事够离谱了吧?结果一山更比一山高,最近,上海一家三甲医院也变成了网红博主们的打卡点,一群人涌入医院拗造型拍照、直播,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在搞什么行为艺术。
起因又是社交平台带起的跟风潮流。因为外立面的欧式复古风格,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内的咖啡店在社交平台上火出圈,吸引了诸多网友前去打卡,只为拍出所谓的“欧洲古堡风”“法式浪漫风”,再发布到社交平台上等待别人的点赞和欣赏。
“风”不“风”的不太懂,但这行为真是挺“疯”的。这些年,打卡“非常规”地方的事实在不少,比如重庆的白象居小区、苏州同德里小巷的民国建筑群等,因为前来拍照的人实在太多,加上一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使得“打卡”变为“打扰”,弄得居民们苦不堪言。最近,“想你的风吹到了哀牢山”,一些网友跟风跑进哀牢山保护区,简直是拿生命在打卡,拿法律开玩笑,大概要真出事了才会老实。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打卡本没错,错的是过度打卡。
也许第一个发现咖啡店美的人只是就医时的偶遇,记录一下生活也并没有问题。另一方面,医院设立咖啡店的初衷或许也是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多服务,能让患者就医体验更好,本来该是个温馨故事。
而且,有人把照片发布到社交平台上,打卡的“春风”吹一吹,让医院的知名度和形象有所上升也挺好,没什么可指责的地方。比如,前段时间,因《守护解放西》而火了的坡子街派出所,人们前去打卡,也说明了对警察工作的认可。
可问题是,当这“春风”变味,成了“龙卷风”,那就乱套了。从坡子街凌晨三点还有人来拍照,到现在咖啡馆已经被“追风”的游客和各种商业拍摄占领,更离谱的是,还有人带着反光板、三脚架等专业工具来这约拍,简直是把公共场合当成了自家后花园,想拍多久就多久。要知道,医院本质是看病和治疗的地方,咖啡馆也是给患者和家属休息的地方,现在倒好,本末倒置,该休息的人没得休息,就连就医秩序也受到影响。试问,如果因拍摄出了医疗事故,这责任,谁能承担?
医院不是景区,无论如何,打卡这种行为都不该“喧宾夺主”。对于这种模糊了医院本质的行为,医院管理方也必须严肃地拒绝。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答复算个“好模板”,兼具了人情味和边界感,表示对商业拍摄、长时间占据为患者提供休息的座椅、使用补光灯等大型专业设备等行为,会进行劝阻。至于一般拍摄,只要不妨碍正常秩序,那倒也无妨。
此外,“追风者”们应当多点理性,咱们不是无根草,风吹哪就倒向哪,对于互联网上的信息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无脑跟风,整出像郁金香“照骗”事件那样的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