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城文明风 满眼幸福景

萧山城市文明“保鲜”秘诀

  ■记者 何可人 通讯员 胡谌昊

  图片由区文明办提供

  整洁宽阔的道路,赏心悦目的公园景观,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温暖贴心的志愿服务……时下,漫步萧山大街小巷,一幕幕文明景象时时浮现在烟火气息中,如春雨般滋润人心;外卖小哥雨夜骑行不慎摔倒受伤,路人接力伸出援手;环卫工人拾到百万存单,第一时间报警寻找失主……一个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举动,体现城市的温度。

  城市文明是城市精神的最佳体现,是城市品质的点睛要素,是全体居民的共同向往。如何让城市文明持续“保鲜”?萧山有自己的“秘诀”。聚合全域力量、精准发力攻坚,萧山城市治理更加精细精致,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城市文明底色越来越足。

  镜头一:“大咖进社区”常态化  “文明风”碰撞“烟火气”释放新能量

  上月末,在所前镇山里王村,一场关于“有礼”的文明盛宴吸引众多市民参与。现场,由知名艺术家翁仁康领衔的“大咖进社区”文艺团队成员纷纷亮出各自“绝活”,不仅让市民大饱了“耳福”“眼福”,又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了文明之风;“文明集市”推出了移风易俗“套圈圈”、文明礼让“拼出安全”、“我为文明点赞”、爱心捐款公益义卖等摊位,让市民在各种有趣互动中,亲身体验文明的力量。

  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还有趣味十足的文明“打卡”活动,更有机会与“大咖”亲密互动……在萧山,可学、可看、可玩的“大咖进社区”文明主题日活动,已成为每月雷打不动的“全域文明行动”,在传播文明、弘扬新风中,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咖进社区”按照一月一主题,围绕文明餐桌、移风易俗、文明出行、文明居住、文明观赛、公共场所文明行为、公益创投嘉年华等内容,以文艺节目展示、文化项目展陈、文创集市打卡模式开展群众性文明活动,持续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走向基层。

  活动开展一年来,全区已累计开展相关文明实践活动6500余场,吸引70多万人次“打卡”。一系列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群众的热情中真正“动”了起来、“活”了起来、“热”了起来。

  镜头二:美德工作室建设热  “文明朋友圈”加速扩大

  这个月,多家美德工作室集中亮相:城厢街道“雅遇城桥”美德工作室特邀浙江省第一批“千名好支书”、第四届萧山区美德标兵朱小雅担任主理人,旨在带动更多退伍军人、退休干部、居民群众等参与志愿活动,传递正能量;义桥镇“瑛你而美丽”美德工作室以“挖掘美德事迹、传承志愿精神、传播文明新风”为工作主调,以“YI起奉献、YI起传承”为抓手,将致力于开展一系列“聚爱心、贴民心、暖人心”的文明志愿活动,让崇德向善的氛围持续浸润民心……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根本。只有市民整体文明素质提升了,“文明朋友圈”越来越大了,城市文明才能持续深化。

  去年4月,萧山启动首批美德标兵工作室建设。在李立兴、陈奕正、楼正寿、楼飞华、田燕儿等美德人物的带领下,首批4家美德标兵工作室以建设“美德萧山”、打造“美德IP”为抓手,陆续集聚起近1500名志愿者,他们深入群众,发挥所长,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00多场,服务超5万人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今年8月,萧山提出全面建设美德工作室。从美德标兵工作室到美德工作室的迭代,两字之差,其背后意义深远。

  “美德标兵工作室的建立,为美德人物搭建了发展共同体。从美德标兵工作室到美德工作室的迭代,则是为了持之以恒地发现美、培育美、放大美,让榜样范围更广、力量来源更多,让更多的美德人物有平台、有阵地履行社会责任,实践社会担当,发挥更大作用。”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打造美德工作室10家。计划今年年底实现全区各镇街美德工作室基本全覆盖,示范阵地8家以上。

  一家家美德工作室的诞生,不断扩大着“文明朋友圈”,成为弘扬美德事迹、放大美德效用、转化美德价值的城市新坐标。

  镜头三:“歇会儿吧”提质扩面  让户外工作者歇脚暖心

  天气转冷,对于奔波在外的外卖员等户外工作者来说,能够喝上一杯热茶,吃上一口热乎饭菜,无疑让人暖胃又暖心。

  在北干街道,这一愿望很容易就能得到满足:江南星城社区世纪联华超市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微波炉加热服务;钱塘明月社区新启航餐饮店与社区携手打造了“清风茶摊”,为户外工作者免费供应清茶、温粥……作为萧山文明有爱“歇会儿吧”公益行动的首个试点区域,在这里,爱心商家阵容不断壮大,给予户外工作者的关爱不断蔓延。

  户外工作者是服务业的重要力量,他们长期面临饮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很多人不得不在路边或在商场外的角落里吃饭、休息。为此,萧山给出了自己的“方案”。9月,萧山文明有爱“歇会儿吧”公益行动正式发布,说是一场公益行动,不如说是一次将爱心商家们“连点成线再成面”的文明实践新尝试。

  在首个试点区域——北干街道,首批参与的爱心商家数量便达到了48个,涵盖银行、药店、商场、饭店、社区食堂、咖啡店等多个门类。户外工作者们可以走进任意一家商家,享受到歇脚、纳凉、取暖、避雨、充电、如厕、便民药箱等“基础服务”,还能获得不同商家的“特色服务”,如一些餐饮商户为户外工作者专门推出优惠餐食等。

  聚焦的都是小事,却是户外工作者最需要的“实事”,这让他们感受到了幸福。

  试点推出以来,区文明办按照“自愿申报、实地考察、合理布局、统一标识、规范管理”原则,持续动员各方力量,发动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共同推动“歇会儿吧”提质扩面,通过汇集场所力量,整合服务资源,开展公益互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全民参与,共绘城市文明“同心圆”。

  记者手记:

  文明滋润城市,城市行稳致远。随着物质文明日益发展,精神文明与之相协调,变得更加重要、必要和迫切。

  而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涵养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萧山方案”注重的,便是如细水长流般,润物细无声——

  常态化开展的“大咖进社区”,巧妙依托“名人效应”,持续吸引广大市民关注并参与文明培育工作,以“大咖”们的专业优势,生动讲好萧山“最美故事”;目标实现镇街全覆盖的美德工作室,借助“榜样力量”激发身边人的“美德基因”,以一个人的发光发热,潜移默化地带动一群人的向上向善;不断提质扩面的“歇会儿吧”,充分调动起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服务资源,在城市里打造一个个温暖港湾……

  群众在哪里,就服务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这一个个“文明场景”,聚焦“关键需求”,注重长效推进,自然能成为城市文明持续“保鲜”的法宝。

  从文明出发,让幸福落脚。随着这些“文明场景”不断被“复制”、被迭代,相信萧山的“文明朋友圈”将持续扩大,城市的文明之水将从涓涓细流汇成全民参与的壮阔江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一城文明风 满眼幸福景~~~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太阳花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教育
萧山城市文明“保鲜”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