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1版)我记得当时这个大会的报道不仅上了《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的头条,还引来了中央级媒体的争相报道。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抢抓机遇、抢得先机”。萧山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大环境、小环境因素很多,但促富大会可以说是公认的“源头”,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大会的“先人一步”,萧山人“敢为人先”的拼劲,才有了萧山后来的种种传奇故事。
记者:在您看来,45年前的这场促富大会,对于如今萧山的发展有怎样的启示?
洪献耕:45年前的情况和今天的情况自然已经大相径庭了。当年是要“拔穷根”,解决一个“穷”的问题。而如今,我们已经步入小康社会了,对于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目标不同,行动的方式也就不同。
如果说有什么启示,我认为,可以继承当年那场大会的,是其中蕴含的“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核心要在“人”上做文章,思考如何能对200多万萧山人进行再发动、再鼓劲,让萧山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再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