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3棒接力 萧山医者成功营救心脏骤停患者

  ■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洪斐 孙有朋

  日前,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在区中医院医共体内火速展开,区域协同作战,萧山医者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从死神手中夺回一名突发心梗、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接力”。

  第一棒:10余分钟心肺复苏

  “重启”患者心跳

  事发当天下午一点多,43岁的许先生刚刚结束忙碌的工作,准备午休的他突然感到胸口憋闷、心悸心慌、呼吸急促,稍作休息也没有感觉缓解。意识到情况不妙,许先生不敢再耽搁,赶紧来到附近的区中医院医共体红山分院(红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许先生一到就直奔医生施华军的诊室。原来早在半个月前,他因手外伤曾在施医生处就诊,在检查时施医生发现他的心率偏快,建议进一步检查。当时许先生忙于工作,婉拒了医生的建议,没想到正是这个疏忽埋下了隐患。

  施医生经验丰富,初步检查后就意识到许先生的情况危急,立刻安排了绿色通道准备做进一步检查,结果还没走出诊室许先生就倒在了地上。

  “不好,患者没有心跳了!”红山分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心搏骤停救治流程。医疗团队迅速评估病情,一边开展紧急抢救措施并联系120指挥中心,一边联系区中医院医共体总院胸痛中心准备转运,一场跨院区接力就此开启。

  通过医护人员胸外按压及电除颤,许先生恢复了自主心律,逐渐醒来。从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到心肺复苏成功,只用了短短10余分钟,这为后续的救治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棒:120高效转运

  顺利送达区中医院

  全区有20个120急救点,红山急救点正好设置在红山分院,120调度员接到信息后立即派车,急救人员随即抵达现场,参与救治并开展转运工作。

  转运途中,120急救人员密切监测许先生的生命体征,多次与区中医院医共体总院胸痛中心主任刘喆沟通病情,完成远程心电图传输,并在转运途中让患者嚼服“心梗一包药”。此时,区中医院急诊抢救室内,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等相关医务人员早已严阵以待。

  下午两点二十分,随着救护车风驰电掣抵达区中医院,第二棒交接顺利完成。通过绿色通道,许先生被转运至导管室,直接进行介入手术。

  第三棒:11分钟介入手术

  打通生命通路

  在导管室,刘喆主任团队接过了生命“接力棒”。医生通过血管造影术发现,患者心脏钝缘支近端完全闭塞,将出现心肌坏死,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刘喆团队凭借丰富经验与娴熟技巧,迅速穿刺血管、送入导丝、精准定位、球囊扩张一气呵成,迅速开通了患者的闭塞血管,血流恢复通畅。看到显示屏上打通的血管和涌动的血流,所有人都为之激动。

  从开始手术到导丝通过病变部位,心内科团队仅用时11分钟就成功打通了生命通路。随着手术顺利完成,许先生的胸闷症状也有了极大缓解。目前,许先生生命体征平稳,已转入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场生命接力救援,不仅是医术的较量,更是医共体高效协同的体现。

  心血管疾病救治的“赛道”上,萧山一直在“竞速”。今年10月,我区胸痛救治联盟成立,进一步强化了全区胸痛中心、胸痛单元、胸痛站点的联系,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全方位守护民众健康,让萧山群众更加“心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小记者
拟提请任命法律职务人员 任前公示通告
本地沼虾实现一年三茬
我区纵深推进“文明与安居同行”工作
区领导看望区级文化特派员
多维“廉”动 廉洁文化接地气入人心
清洁家园
洪献耕:促富大会 揭开萧山改革开放大幕
3棒接力 萧山医者成功营救心脏骤停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