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荣
钱塘江畔,沙地的风带着岁月的咸香,轻轻拂过向公村的每一个角落。重阳节的那天,这个充满传统韵味的日子里,一个温馨的故事在村中悄然流传。
朱阿小,今年已是96岁高龄,她的故事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被岁月轻轻吟唱。
70多年以前,朱阿小还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的第一个孩子正在襁褓中。那时,她的邻居,於长春的母亲,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於长春刚刚出生,他的母亲却没有足够的奶水来喂养他。於长春的母亲,心急如焚,她抱着哭泣的小长春,四处寻求帮助。
就在这时,朱阿小伸出了援手。她愿意用自己的奶水来喂养小长春,她不仅喂养了自己的女儿,还无私地分享给了小长春。她的乳汁,不仅是生命的源泉,更是爱的传递。
今年74岁的於长春身材高大,精神矍铄。在重阳节的活动中,他找到了朱阿小,激动地向她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他深情地说:“小娘,我是吃着您的奶水长大的,如果没有您,我不可能长大。”朱阿小,这位慈祥的老人,微笑着回应:“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记得?”於长春坚定地点了点头,激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对朱阿小深深的感激和敬爱。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作为邻居,两家人的生活在朱阿小的无私帮助下,变得更加紧密。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朱阿小的丈夫是撑船的,家里的生活条件相对好一点,她经常给於长春家送去好吃的东西。有一次,於长春的母亲为感谢朱阿小,从家里拿来三斤左右的小米给朱阿小。但朱阿小坚决不收,她知道於长春家人口多,生活更加困难。在她的坚持下,小米最终还是被退还了回去。但这份深厚的邻里情,如同一条温暖的河流,流淌在两家人的心中。
小长春四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钱塘江大潮袭击了三泰桥一带,因为坍江,村民们流离失所,不得不搬迁到其他地方。於长春一家、朱阿小和她的家人也被迫离开了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从那以后,两家联系就少了。
如今,朱阿小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但她的精神依然矍铄,她的笑容依然温暖。在这个重阳节,当她再次见到於长春时,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她知道,她的爱,她的善行,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於长春的心中,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向公村,朱阿小的名字已经成了一个传奇。她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去关爱他人,去帮助他人。她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就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