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胡丹琦)2025年3月4日是第八个国际HPV知晓日。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对HPV话题尤为关注。
近日,四川成都的一位8岁男孩在泡温泉后,手指疑似感染了HPV(人乳头瘤病毒)。有医生表示,可能接触感染者衣物,HPV的潜伏期是几周到一年。
是不是接种了HPV疫苗后就万事大吉呢?感染HPV是否意味着宫颈癌临近?如何科学防治HPV?对此,区三医院妇科医生马守敏表示,在临床诊疗中部分市民认为,接种了HPV疫苗就不会感染HPV病毒。其实不然,20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还是需要定期检查HPV,只是接种疫苗后感染的风险会大大降低,并不代表与病毒永远隔离。
36岁的朱女士就是踩了这个“雷”。此前,朱女士因为反复阴道流血,在医院查出HPV感染及宫颈细胞筛查异常,通过宫颈活检病理报告进一步确诊了宫颈癌,值得庆幸的是,朱女士发现较早,能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朱女士又进行了放化疗,并长期定期复查,目前恢复良好。但是她一直有个疑问,明明自己已经打了HPV疫苗怎么还是会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HPV)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是宫颈癌的关键诱因,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都与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有关。
马医生说:“疫苗只是一级防控,接种后还是需要定期做好HPV检测和TCT联合筛查,因为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HPV。像朱女士这样,有可能在接种前就已经感染了,只是没有进行检查,抑或在接种后身体抵抗力差,又再次感染而导致发病。”所以注射宫颈疫苗后还是要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及宫颈HPV的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性行为前接种疫苗,能最大程度阻断HPV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倡议,青春期前,即9至14岁是HPV疫苗的最佳接种年龄。近年来,萧山也在积极推进学生人群的HPV疫苗接种。马医生呼吁,尽早接种HPV疫苗是保护孩子宫颈癌变的重要措施。
尽管如此,市民对于HPV感染也不必太过恐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才可能引发癌变。从感染高危型HPV 到发展为宫颈癌,通常会经历5至10年时间,所以定期进行宫颈HPV及宫颈细胞学检测能提早发现病变并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生。
马医生提醒广大女性,早筛早治很重要,20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建议定期宫颈癌检查。如果出现外阴像菜花样的肿物,阴道水样或米汤样分泌物,不规则阴道出血,同房后阴道出血,腰、腹坠痛等,就要引起重视了,要去正规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