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萧山画家李宏伟在宁波举办的画展惊艳众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丰硕的创作成果,让观众领略到艺术创新的魅力。今年下半年,他将目光投向生养自己的故乡义桥,计划在义桥镇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一场意义非凡的画展,用艺术的笔触勾勒乡愁,以创新的表达传递艺术的力量。
■文/ 刘翼行
翰墨启航 艺海扬帆
李宏伟对艺术的独特情感来自家庭的熏陶。曾祖父开设私塾,还曾在清朝县衙任财政官员,曾祖母乐善好施,是当地的慈善名人;奶奶出身大户人家,而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的父亲,在义桥镇行医的同时,依然酷爱书法,村中的对联大多出自他手。
读师范时,原本选择音乐兴趣小组的李宏伟,发现自己五音不全而转向美术。那时,他担任班团支部书记,后来又当选为学校团委委员。当时的校团委书记是顾适波老师,其在书画艺术上已深耕多年。李宏伟对顾老师办公室兼会议室里的一幅墨竹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他就成了顾老师的学生,在杭州业余美术学校的水墨画班,又有幸认识了顾老师的恩师 ——书画名家石频先生。
李宏伟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他的画作在杭州书画社展厅展出,毕业典礼上,他的作品《葡萄》被学校收藏,得到了校长的表扬。
被分配到体育路小学任教后,李宏伟担任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12个班级的美术课,尽管工作繁忙,但他始终未曾停下追求艺术的脚步。业余时间,不是在学习,就是在赶往学习的路上。他跟随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吴德隆学习水粉画,由此获得的出色的色感,深刻影响着他日后的创作风格。
在体育路小学任教时,两位学生家长——湘湖师范的美术老师田培九和萧山文化馆馆长陆秀竞,着实给了他不少的帮助。田培九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他带着李宏伟前往上海参观首届中国油画展。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留学回国的徐芒耀老师创作的《我的梦》震惊全场,画中人物从墙中冲出的奇思妙想,以及法国颜料带来的独特质感,让李宏伟深受震撼,而更让他感到幸运的是后来居然能有幸跟随徐芒耀学画。田培九还带他拜访画家吴山明,使李宏伟对水墨人物画有了初步接触。此前李宏伟主攻花鸟画,在结识田培九和陆秀竞后,他的艺术视野拓展到人物画与山水画领域,也意识到西画技术对人物画创作的重要性,为之后转向油画学习埋下伏笔。
1987年,怀揣着对艺术更高的追求,李宏伟偷偷回老家报名参加美术高考,专业课成绩名列前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参加文化课考试。但这并没有浇灭他对艺术的热情,1988年,他毅然选择停薪留职,前往浙江美术学院参加油画系首届油画助教进修班,从此正式从水墨画转向油画。在进修班中,全山石、徐永祥、汪诚一、蔡亮、徐芒耀、陈宜明、张自嶷、翁诞宪等中国美院著名教授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学院派油画基础。然而,命运再次与他开玩笑,原本计划报考的美术教育专业次年不招生,他又做出了放弃“铁饭碗”辞职进修的艰难决定。在师范系插班进修三年,四年后他又进入由中国美术学院师范系主任陈守义创办的综合绘画工作室,系统研修综合绘画;在此期间,他还广泛涉猎国画、版画、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自身艺术创作奠定了扎实且全面的基础。
在美院进修时,他结识了保加利亚公派到中国美院留学的阿萨杜尔夫妇,阿萨杜尔和夫人维吉利亚先后担任保加利亚国家美术学院编织艺术系主任、教授。阿萨杜尔作为国际著名策展人、艺术家,在浙江美院壁挂研究所从事纤维艺术工作,李宏伟常去他们的工作室,由此受到当代艺术启蒙。多年后,阿萨杜尔还成为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的主要策展人。
之后,李宏伟随父亲经营服装,借机多次前往东欧、中东等国家,领略不同文化艺术风情。但他发现自己内心深处仍热爱艺术,1997 年回到中国美术学院进修综合绘画;1999年,远赴日本留学,进入世界上首个开设漫画专业的京都精华大学学习。在这里,他结识了漫画专业创始人吉富教授。面试时,吉富教授对李宏伟扎实的油画基本功惊叹不已。当时漫画专业新分出故事漫画方向,但师资不足,李宏伟选择了卡通漫画专业学习,成为该专业较早的学生之一。
在京都精华大学,李宏伟与众多知名漫画家结缘。“少女漫画女王”竹宫惠子也曾是他的老师;日本漫画学会事务局局长牧野圭一,不仅运营日本漫画学会、创办故事漫画学科,还负责筹建京都漫画博物馆,李宏伟积极参与其中,牧野圭一甚至曾邀请他担任博物馆研究员,这段经历让他进一步拓宽了艺术视野。
在宝塚造型艺术大学,李宏伟有幸担任著名动画大师月冈贞夫教授的助教,并陪同月冈教授在中国美院、中国传媒大学、西安美院、新疆艺术学院、东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国内著名艺术大学讲学,受邀参加各地动漫节,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后来,凭借不懈努力,李宏伟获得日本宝塚造型艺术大学传媒设计研究科艺术学博士,日本国立信州大学大学院综合工学系研究科感性工学(学术)博士两个博士头衔。曾担任日本宝塚大学东京媒体艺术学部兼职讲师、客座研究员,讲授《夏季水墨画集中讲义》等课程。在学术研究上,他成果丰硕,2015 - 2021 年间,于日本感性工学会春季大会、年会,以及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涉及感性工学、时尚设计等领域。目前,他在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任教,开设《动画速写》《现当代艺术》等课程;还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德研究生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兼职讲授《新媒体艺术》《品牌设计》课程 。
墨彩流痕 乡情共鸣
今年三月,李宏伟在宁波举办的画展惊艳众人,今年下半年,他将目光投向生养自己的故乡义桥,计划在义桥镇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一场意义非凡的画展,用艺术的笔触勾勒乡愁,以创新的表达传递艺术的力量。
这份将世界艺术带回家乡的决心,源于他遍历全球的艺术积淀。他希望通过画展,让家乡的年轻人不出家门,便能了解国际流行艺术趋势,在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中,拓宽艺术视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视野的拓展让李宏伟深刻理解艺术创新的时代意义。他明白,在当今时代,只有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绘画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话语权。他的画作便是创新的生动实践,在他的笔下,不同艺术形式打破界限,相互交融。此次画展,他期望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思路为范例,为绘画的创新发展提供实践经验,鼓励更多年轻艺术家勇于突破传统,探索艺术创新之路,让中国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创新与传承的双向奔赴中,藏着李宏伟对艺术引路人的感恩之心。从最初的启蒙老师,到国内外给予他指导的艺术大师,每一份帮助都让他铭记于心。他希望通过举办画展,将自己所积累的艺术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下一代,为艺术人才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他看来,这不仅是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恩回馈,他要用实际行动,让艺术的火炬在故乡的土地上代代相传。
这份对艺术的赤诚,最终凝结为画作中多元融合的独特美学。李宏伟的画作犹如一场视觉盛宴,融合了传统水墨、现当代艺术、学院派绘画、浮世绘、动画、漫画等多种元素,既展现了国际上流行的艺术趋势,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他的创作中,不同艺术形式的界限被打破,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的形成,源于他对不同画种技法的创造性融合。李宏伟的绘画巧妙地融合了多种绘画形式。他研习过水墨画的神韵、油画的厚重,又在日本动漫公司实习,参与过《柯南》《火影忍者》等知名动漫作品的制作。他将国画的意境、油画的质感与日本动画、漫画强调的整体性、动态和运动感相融合,使作品既有传统绘画的静态美感,又充满现代艺术的活力。例如,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动漫风格的人物跃然纸上,却运用了水墨画的笔墨技法勾勒轮廓,背景则采用印象派的色彩渲染,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同时,他的作品还融入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而浮世绘则源自中国桃花坞木版画,并融合了西方绘画的光影和透视,得到了众多印象派大师的追捧,甚至临摹,这种东西方艺术元素的交融运用,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视觉层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当多元文化在画布上碰撞,便淬炼出独一无二的个人艺术标识。李宏伟坚信,画家必须拥有独特的个人绘画语言和风格。凭借丰富的国内外艺术交流经历,李宏伟接触了众多艺术家,汲取了他们的理念和创作技法,并将这些与众不同的经验融入作品之中。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当代西方艺术的奔放、东方艺术的细腻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这些元素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区别于传统单一绘画类型的作品,他的画作展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标识,让人一眼便能认出这是 “李宏伟的作品”。
而在个性化的艺术表达中,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与文化的细腻观察。李宏伟的作品注重对生活场景和文化的描绘。如同日本浮世绘展现市井文化一样,他的画作聚焦生活百态,从故乡的街头巷尾到异国的风土人情,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在他的笔下,一碗热气腾腾的家乡面条、一场热闹的集市,都被赋予了艺术的生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些作品不仅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更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温度。
如今,这份探索精神将在家乡的画展中集中绽放。在画展的策划上,李宏伟有着独特的构思。他将多年来在水墨画、油画、动画、漫画、现当代艺术等领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整合,精心打造这场极具特色的艺术盛宴。此次宁波画展的策展人正是曾在美院结缘的保加利亚友人阿萨杜尔夫妇,他们的加入,为画展增添了一份国际艺术交流的韵味。
画笔落下,墨彩交融,李宏伟即将在家乡义桥开启一场艺术的对话。这场画展,不仅是他艺术生涯的一次精彩呈现,更是他对故乡的深情告白,对艺术创新的执着追求。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艺术盛宴,在李宏伟的画作中,感受艺术的无限魅力,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艺润昇光 情暖桑梓
前几年在昇光村,李宏伟开辟了一个专为村里儿童和成人开展美术学习的艺术培训基地,他深知艺术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乡亲们打开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
李宏伟亲自授课,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如何观察生活、捕捉灵感,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情感。在他的教导下,孩子们的绘画水平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许多孩子从最初对绘画的懵懂好奇,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创作的小画家,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童真和对生活的热爱。
而对于村里的成人来说,艺术培训基地则是一个提升自我、丰富精神生活的平台。在忙碌的农作和家务之余,他们走进画室,拿起画笔,在艺术的世界里寻找心灵的慰藉。有的村民通过学习绘画,发现了自己潜在的艺术天赋;有的村民则将绘画作为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缓解生活的压力。艺术培训基地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还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如今,李宏伟还有了更好的憧憬——在昇光村建起一座乡土民俗艺术馆。他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考察中发现,带有民族特色、区域特色,满带乡土气息的小型博物馆、美术馆等,是各地游客的打卡地,能实现吃喝玩乐购物一条龙,这对他启发很大。他关注到,设立乡土民俗美术馆已是天时地利人和。去年,浙江省文物局提出创建 1000 家乡村博物馆(美术馆),昇光村生活富裕,网络信息发达,村民对精神文化艺术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昇光村越来越美,成为萧山南部很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设想中的美术馆除了重现孩童时期充满乐趣的游戏项目以及浙东地区农村的二十四节气乡间农事,比如插秧、收割、脱落、晒稻谷、施肥等各种农忙场景,同时展现名医李汝安、巾帼英雄沈佩兰以及勤劳村民的形象等。按照李宏伟的规划,乡土民俗美术馆的创建过程大致分为四步。首先,创作相关绘画作品30到40幅;其次邀请著名的绘画界名流指导;第三步,邀请志同道合的具有共同理念的艺术家共同创作乡土民俗题材相关作品;第四步,力争申报成为浙江省 1000 家乡村博物馆之一。这个想法,得到了著名画家何水法教授的大力支持,李宏伟说自己的信心更足了!
正如《当萧山海归博士遇“建”乡村美学》中报道的那样,李宏伟怀着赤子之心,立志用画笔勾勒美丽家乡昇光村的新貌。而在义桥镇,众多乡贤同样传承着弘文励教、道德教化与民风培育的传统。昇光村乡贤余伟民引入养老产业,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打造出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现已为萧山上万名老人提供居家服务。未来,他还计划在昇光村建设健康数据服务中心,进一步拓展智慧养老服务,助力义桥成为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乡贤张小平则斥资对东福源禅寺进行整理扩建,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投身村级公益事业,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这些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义桥乡贤,凭借自身经验优势,纷纷为义桥发展建言献策、躬身实践,共同描绘着共同富裕镇域样板的宏伟蓝图。
从书香门第中走出,在艺术的道路上历经风雨、不断探索;从举办画展传播艺术理念,到创办艺术培训基地培育乡村人才,再到规划建设乡土民俗艺术馆,李宏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他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激情与梦想的艺术奋斗史,更是一曲温暖人心的乡村振兴赞歌。相信在他的努力下,艺术之花将在义桥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为乡村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