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应峰
某电视剧有这样一个剧情:一个图谋已久的人,在暴露了自己的险恶用心后,恶狠狠地对一向待他不薄的主子说,我要做主干,我不能永远做旁枝,我这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着有这么一天。
作主干而不作旁枝,正看,是一种进取的心态,无可非议。但如果本来只是作旁枝的料,却日思夜念想要达成作主干的目的,甚至为此无所顾忌,不择手段,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可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作旁枝作主干的想法,只能是一种扭曲野心的体现。电视剧中的那个人,正是有这种非常态的心理作祟,才真正作为可有可无的旁枝,被完全彻底地砍掉了,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和生命。
常态生活正是这样,没有旁枝,树木就少了活力和姿态,而旁枝一旦影响了主干的生长,就必然会遭受被无情修剪的命运。
主干也好,旁枝也罢,都是一种生存状态。其实,就一棵树而言,主干和旁枝是脉络相通的,只不过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较之旁枝而言,主干显得更加努力,它绝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吸取养分顺利生长的机会,而旁枝呢,吸取的养分较之主干是很有限的,它对一棵树的影响力也就不言而喻了。一般情况下,没有主干,旁枝无以依存。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这种树体本身特别有活力,可以落地生根。一般情况下,旁枝的枯荣与主干的盛衰是连在一起的,它可以借助光合作用,昭示四季的更迭交替,但它命定离不开主干的营养输送与生命支撑。
一切枝叶、果实都依主干而生,这是大自然的法则。如果说生命是树,自然也少不了主干和旁枝,尘世之间,自然的法则,其实就是人生的法则。人类的枝杈纷繁复杂,生而为人,生命的主干与所具有的理想、信念是分不开的。一个文化人,其生命的主干就属于文化,他的使命就是汲取文化养分和传递文化;一个执法者,其生命的主干就属于法律,他的使命就是公平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伸张公平正义;一个军人,其生命的主干就属于和平,他的使命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守护国家安全……
人,是高级形态的生命,当然远非一棵树可比,自然不像一棵树那么简单。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既为主干亦为旁枝的,关键是要摆正位置,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走向,生活导向。凡人的一生,大抵都是处于局部状态的,你心中的旁枝,在别人眼中也许就是主干;当然,在你眼里看来是主干的,未必就不是旁枝。于人来说,主干与旁枝,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有了这种心态,我们所处的世界,就一定会盈溢着和谐,舒张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