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亮燕
钱关林工作室、“老法官”调解工作室、“临浦·峙山和”调解工作室……在萧山,有不少这样的矛盾调解团体:他们由老党员、退休老干部队伍组成,凭借着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积极发挥余热,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在群众心中颇有威望。
近年来,我区不断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机制,用足老干部资源,将一部分事实清楚、争议明确、诉讼关系相对简单的纠纷在进入诉讼程序前交由这些矛盾调解团体进行调解,不仅使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更是将老干部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沙地老娘舅”助力基层治理
一张笑脸,一句亲切温暖的话语,这是“沙地老娘舅”钱关林始终如一的工作准则。十多年来,他常常穿梭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耐心倾听、苦口婆心,把面红耳赤者劝得心平气和,把火药味十足的纠纷现场调得和风细雨。
今年73岁的钱关林是党湾镇退休干部,有着54年的党龄,做了42年的人民调解工作。从镇司法助理员的岗位上退休后,他干回了人民调解的“老本行”。2011年10月,在区委老干部局、区司法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钱关林建立了全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十多年来,他解决了无数“疑难杂症”,无论是死亡事故纠纷等重大疑难案件,还是婆婆妈妈的普通邻里纠纷,在他手中都能一一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如今,钱关林工作室已经是萧山的响亮品牌,共调处婚姻家庭、赡养老人、邻里关系、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建房拆迁、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信访上访等各类纠纷1524件,合法赔偿及补偿金额1亿余元,调解成功率100%。这几年,钱关林还培养了11名接班人,其中3名“徒弟”被评为杭州市一级人民调解员,为促进农村基层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工作出色,钱关林工作室先后荣获“浙江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2022年度省级“银尚达人团体”、杭州市“最美银耀”志愿服务团队、萧山区“共产党员先锋岗”等,钱关林本人则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三等奖、浙江省最美助力之星、杭州市最美离退休党员干部、第四届最美杭州人提名奖、杭州市十佳“和事佬”20强、萧山区第五届“美德标兵”、萧山区最美老干部等荣誉称号。
“政法老将”当上人民调解员
年轻时,她们手握正义,维护天平的公正和权威;退休后,她们老骥伏枥,继续发挥余热,始终奋斗在诉源治理第一线。作为我区老干部正能量工作室之一,“老法官”调解工作室自2016年5月成立以来,在孔对月、陈建英、范淳杰三位业务硬核的“老法官”的引领带动下,成为全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前线的一支骨干力量,在群众中收获良好口碑。
今年65岁的陈建英退休已近10年,退休前她是萧山法院的一名法官,退休后她当起了人民调解员,做起了诉前调解工作。陈建英说,她现在平均一天要处理三四件案子,包括婚姻家事、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知识产权、商事纠纷等等方面,一年要调处至少700件以上案子,累计已成功调解纠纷7695件。“我们工作室是免费进行诉前调解,使已经成诉的纠纷在立案和审判之前得以化解,促进双方当事人在公平合理合法的基础上自愿达成和解协议,促使纠纷得以案结事了。”2015年,陈建英被浙江电视台经视娱乐频道聘为金牌调解员,2020年被杭州市调解协会聘请为首批人民调解专家,并荣获2021年萧山区首届“十大金牌和事佬”等荣誉。
据了解,“老法官”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成功调处相邻权、离婚、赡养、抚养、买卖合同、道路交通事故、商品房预售合同等各类纠纷16882件,涉案标的达184.9亿元,其中重大疑难复杂纠纷769件,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的诉前纠纷化解作用。2019年,“老法官”调解工作室被萧山区委老干部局授予“最美老干部团队”称号。2021年,调解工作室还获得了省级金牌人民调解工作室的荣誉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退休干部化解矛盾“临距离”
在临浦镇有这么一位退休干部,她脸上满是笑容,心中满怀炙热,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在纠纷调解工作上,她就是“临浦·峙山和”调解工作室的负责人孔黛红。退休前,孔黛红担任过社区书记、治保主任,在临浦镇党建办工作岗位上退休后,孔黛红选择继续发挥特长,贡献余热,当起了调解员。
凭借着在社区工作多年的经验以及对调解工作的热爱,孔黛红在调解员的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我们工作室每天都会接到好几起求助。不少群众有了矛盾纠纷,直接来找我们,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对接,并用最短的时间帮大家调解,让矛盾纠纷各方当事人都能有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案。”孔黛红处理基层矛盾纠纷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复杂家庭矛盾调解,两年来,她在调解工作室共接待来访当事人1000余人。
2021年6月,“临浦·峙山和”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两年来,孔黛红和工作室的其他调解员一起,用专业的业务知识和娴熟的调解技巧,使“临浦·峙山和”调解工作室在萧山南片小有名气。如今,调解工作室已受理矛盾纠纷516件,化解498件,其中ODR转入157件、信访纠纷97件、疑难纠纷41件、陈年积案22件,涉及金额3876万元。
对于调解员这个角色,孔黛红有自己的理解。她说:“调解员就像是家庭关系的黏合剂、邻里生活的润滑剂、社会关系的调和剂、群众关系的连心桥,调千家事,解万家愁。能在退休之后继续干这样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用余热为老百姓解忧,我自己感到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