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项亚琼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3年前,无数中国青年喊着这句响亮的口号,告别家乡,远赴异国他乡,萧山义桥人韩一鸣就是其中之一。
韩一鸣烈士,又名家绅,1929年出生于萧山区义桥镇义桥村。初中毕业后,考入江苏省常州火车站工作。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24日,在上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随军赴朝参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1师16团1营当战士。1951年4月19日,在朝鲜第五次战役咸镜南道新丰里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短短几行字,道不尽韩一鸣烈士短暂而又热血的一生。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打击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军,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初,中共萧山县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对全县干部群众进行抗美援朝的宣传工作。通过层层发动,广大群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信心大增,适龄青壮年纷纷报名,要求参加志愿军,奔赴前线杀敌。至1951年2月底,全县有3200余名青年报名参军,有450人被批准入伍。5月,全县再次掀起参军高潮,有6000多名青年报名,经审查体检,1157名青年光荣入伍。在朝鲜战场上,萧山儿女浴血奋战,屡立战功。但遗憾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共有102名萧山烈士英勇捐躯,并长眠于朝鲜。
韩一鸣在兄弟姐妹7人中排行老二。“二哥牺牲时,我才5岁,还不懂事。只是后来听父母讲,才知道了二哥的事迹。”韩家纪排行最小,今年也已77岁,从父母辈中接过二哥的遗物后,他一直妥善保存着。
韩家纪回忆说,父母在世时,每年清明都会在家中祭祀二哥。一张1寸的老照片,是韩一鸣仅有的遗物,家人将它视若珍宝。照片中的韩一鸣头戴军帽,身着军装,面容青涩,但眼神坚定。照片已泛黄,被岁月磨损出残缺的边角,但思念却愈发浓烈。照片背面写有:“献给我父母亲大人留念 儿一鸣 ”落款时间依稀可辨:“一九五〇年六月”。
“父母在世时,时不时会拿出遗像仔细端详,一边哭,一边告诫我们不要忘记远在朝鲜的二哥。还说二哥虽然战死朝鲜,但是看着二哥的照片,他就像在我们身边一样。”韩家纪说,“那时家里穷,兄弟姐妹多。常听父母讲二哥为人友善,为补贴家用初中毕业后就到江苏常州火车站工作,是一个司炉工。那时的火车还是烧煤的,为了全家人的生计,瘦小的二哥总有使不完的劲,一刻不停地往炉子里加煤。后辗转到上海,1949年参军入伍。之后直到政府部门送来一张烈士证,家人才知晓,二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噩耗传来,无疑是晴天霹雳,家人悲痛欲绝。
而让韩家纪欣慰的是,英雄家风代代传。“我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虽然我77岁了,但我身体还硬朗着。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平时在家干干家务,去屋前的地里种点蔬菜。”韩家纪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我们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要求我们的后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可不能给我们二哥脸上抹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