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达
苋菜在我们村,读“害菜”,又叫“五毒菜”。
每年苋菜一上桌,饭桌上就会重温这道菜的传说:蛇、蜘蛛、蝎子、蜈蚣、壁虎这五种夏天经常出没的毒虫,端午节听到房间里有人说:“快吃,是煎五毒的。”五毒看到这家人的桌子上有五个盘子,其中一个盘中,汤汁鲜红,像血一样刺眼。女主人边吃边说“五毒菜真好吃”。五毒以为是吃自己的同类,直接被吓跑了。
这道“胭脂红”就是苋菜,其实苋菜被称为“害菜”跟它的生长能力也有一点关系。只要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上,10天左右苋菜就成熟了,导致虫子无法在它周围繁殖。因此吃苋菜不必担心有农药,再加上它本身有“克毒”之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苋菜 “甘、冷利、无毒,具有补气除热,利在小肠,治初痢”等功用;中医上认为,苋菜具有解毒清热、补血止血、抗菌止泻、消炎消肿、通利小便等功效。乡里人有些什么恶心、呕吐、腹泻之类的毛病,一把苋菜往往都能立竿见影。既然这是一种令毒虫都害怕的菜,“害菜”两字实至名归。
苋菜是夏季的时令蔬菜,能从谷雨吃到立秋。四月的苋菜吃的是“鲜”。撒下菜籽后的四五天时间,地里就长出了秧苗,追肥后用不了几天时间,挨挨挤挤就能把菜地长得密不透风。新鲜的苋菜叶儿暗红柔软,清蒸最好。上桌后,浇上一些鸡汤调味,滋味鲜美可口。儿子自幼胃口不好,吃饭挑三拣四,唯独钟爱此菜,一个人能吃光一大碗苋菜,红色的汤汁还要倒在饭碗里拌饭吃。一粒粒米饭染成了胭脂红,儿子埋头狼吞虎咽。这时候的苋菜简直就是一家人的心头宝。
五月苋菜吃的是“嫩”。这时候的苋菜口感柔软、营养爆棚、做法多样,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当红“鲜”菜!择一把苋菜,播几粒“蒜瓣”,往油锅里一丢,蒜香冒气之时丢入苋菜,浸染成水墨千红中最为柔软鲜嫩的颜色。炒熟后盛于白色盘子中,可不就是杜甫笔下的“登于白玉盘,藉以如霞绮”吗?夹起一筷放入口中,蒜香和苋菜的味道融合在一起,成就了五月最好的味道。
六月的苋菜就一言难尽了。不管多么美味的菜,连着吃了两个月,再好的滋味都变成了灾难。但我母亲却有的是办法,她把苋菜养老了,摘去叶子,留下菜梗,藏于瓦罐做成“霉苋菜梗”。数日后,罐内发出阵阵香气,取出蒸豆腐或南瓜,简直就是妥妥的下饭神器。
好吧,趁着夏至未至,去园里采一把苋菜,在漫长的时光里尝鲜品物,奏一曲舌尖上的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