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2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烟往事

小学初中那些事

  ■来永祥 

  比之于现在的小学生放学以后,家庭作业繁重,家长还带来带去地上兴趣班,我们小时候就轻松多了,但帮衬父母干活,那是小学生放学后的第一要务。其中,最重要的任务,莫过于割猪草了。

  小时候放学,总会背起小背篓,约上几个发小,去村边野外割草。

  当时,由于农村家家户户养一个或两个猪,猪圈里要用草来作铺垫,因此渠道边、河坎上,几乎是寸草不生,无草可割。

  生产队的油菜田或麦田里,由于在施肥,草还是长得相对茂盛的。

  我们东瞅瞅、西望望,见四周无人,就一溜烟钻进麦田里。这边进去,那边出来,背篓已有大半满了。

  天色尚早,几个小伙伴就会去山脚边找一块平地,用树枝支起一个三脚架,每人在小三脚架边放上一撮草,然后退到离三脚架二十步左右的地方,依次用镰刀去掷三脚架,看谁能击中,击中了那几撮草就归谁。

  这样一个轮回一个轮回地掷,时光流逝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太阳也下山了,天色渐渐暗下去了,大家还玩得意犹未尽。总是我先建议,不玩了,否则回家要听骂的。但是等到整理自己的行装,才发觉自己背篓里的草,已经所剩无几了。

  我是唯恐母亲的斥骂,在背篓中间支上几根树枝,上面放上几撮草,让人感觉背篓里的草是满满的,其实,下面空空如也。背上背篓,匆匆地跑回家,将几撮草倒在猪圈内,一拍猪的臀部,猪在猪圈内来回奔跑,这样,草就和猪粪和在一起了。一旦母亲发现和责问,我就说,草让猪踩到粪里面去了,也就有了推脱的余地了。

  上初中那会儿,正值“文革”期间,按照“学制要缩短,教学要革命”的办学方针,小学是五年制的,我12虚岁就上初中了。

  我就读的是闻堰黄山初中,校舍是依梯次而建在古黄山西南殿北侧一座叫“安山”的山南坡上,很是简陋。学校四周用石块垒起了简易的围墙,一些家在山北面的同学,上学放学基本不走学校的门,而是直接爬墙进出的教室。

  说是上学,其实也是不怎么上课的。上午上课,下午就在老师的带领下,结伴去附近的铁合金厂或龙山化工厂劳动。劳动项目也始终如一,就是搬煤或焦炭。比之于上课,同学们反倒对劳动更显得乐此不疲。

  那时的上课,在现在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老师转身去黑板上写字,坐在后排的几个男同学就会悄悄地相约溜出,翻出围墙去山上的茶树丛里下棋做游戏。

  虽然不用怎么读书,但每学期的期末考试还是要考的。每每碰到考试,平时几个贪玩的男同学就急死了,总会拿我做好的考卷轮流去誊抄,而因此,我在班上的几个男同学中是可以发号施令的。

  毕业考完后,学校会将学生的成绩和名单送到各自的村上去讨论,要根据家庭成分等的综合衡量,推荐出几个上高中学生的名额。全镇那么多初中生,而只能录取两个班的高中生,实在是僧多粥少。因此,每个村上高中的人是寥寥无几的。

  名单送出后,班主任将我叫到教室外的僻静处,悄悄地问我:“你在村里有没有靠山?”当时,少不更事,尚不明白靠山是什么。他说“靠山就是有没有可以帮你说上话的人”。我说:“我哪有呀,爸爸是工人,妈妈是农民,弟妹还很小。”他说:“哎,那可惜了,你爱读书,成绩也好,被挤出去是真可惜,只有听天由命了。”

  后来,推荐结果下来,名单上有我,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进入高中读书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风景独好~~~
~~~
~~~乡村记事
如烟往事~~~
湘湖新苗~~~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梦笔桥
   第04版:文化 悦读
敦煌,鸣沙山绝响
夏天是个拟声词
“胭脂红”
小学初中那些事
怀念春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