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圆圆
“年底要交‘作业’,我从年初就开始想啊,该找个什么题目好。”作为新一届政协委员,汪玮决定“大展拳脚”,精心准备一份高质量的政协提案作为自己的年度履职“作业”。
政协提案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要有政策高度,又要精准可行,汪玮苦思冥想许久而不得。这时,作为区审计局财政科科长的她,参与到了新的审计项目中:审计区科技局新一轮科创政策的效果。在审计的过程中,她找到了建言资政的灵感:不如从自己本职工作出发,在做深做好审计工作的同时,把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炼成站位高、宏观性强的政协提案,通过提案提出可行性建议。
在今年召开的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由汪玮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提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是审计也是调研
审计工作和政协调研一样,都需要挖深、挖细、挖透。
于是,在一间小小的会议室里,汪玮和同事们在政策文件堆里加班加点“挖呀挖呀挖”。科创政策以激励性政策为主,于是他们开始逐条政策梳理:这个政策申报的企业多吗?企业申报的项目是否真实?领到扶持资金的企业成长速度和税收增长如何?产业园区内企业进出是否频繁?是否存在企业拿了补贴就迁出或注销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核对信息,汪玮和同事们一次次走进企业、园区,实地了解企业的规模、申报项目的情况、产业提升的效果等,并到相关部门如统计局,广泛调取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比对,多方验证下,确保收集到的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
“以前做这些本职工作觉得很平常,现在有了政协委员的身份,我就会在走访调查中带上新的视角和思路,思考一下应该如何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汪玮说道。
新身份带来新视野
在审计中,她发现一些诸如:我区创新融合度不够高,科技服务机构力量较单薄,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理想,以及创新指数提升面临瓶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突出,转型升级有困难等问题。
为此,她在提案中提出,建议我区立足长期战略规划,完善科创扶持政策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在撰写提案的过程中,她也与同在妇联界别的委员们密切沟通讨论,邀请大家一起出谋划策。
提案提交后,得到了区科技局的高度重视和及时答复,答复中写道:“您在提案中提到的建议,对进一步提升萧山区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他们还表示,新政策已经在路上了。
该局专门组织业务科室进行专题讨论,研究“创新指数提升”“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等议题,先后形成了《我区科技创新指数分析、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科技创新发展政策评估报告》,其中认真考虑吸纳了汪玮的意见建议。
收到答复,汪玮很开心:“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能够通过政协的舞台履职尽责,为萧山的科技创新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我感觉很荣幸,也很光荣。”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并没有随着提案的提交和答复就结束了,在今年她参与的审计工作中依然还在继续关注着科技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去年,汪玮也结合本职工作,立足审计项目提出了关于镇街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也得到了区财政局的积极反馈。去年12月,我区重新调整了镇街财政体制,其中吸纳了不少汪玮在提案中的建议,比如对瓜沥镇等小城市试点的镇街的政策倾斜力度,在财政分配上加大了对镇街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