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6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登场” 为每一个拼搏者喝彩

  ■本报评论员  钱嫣

  9月20日晚上,亚运会男子足球D组日本对战卡塔尔的比赛在萧山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尽管只是一场小组赛,又逢工作日和雨天,仍有近6000名观众到场观赛。

  当晚,距离体育中心百米范围内的小区,几乎都能感受到场内氛围之热烈。南市、潘水、南门江等周边社区的居民,甚至在朋友圈里打趣地“攀比”起来:“又进球了吧,坐在家里都能听到欢呼声。”“我家还要响,就隔了一条河!”

  所谓“家门口”的体育盛会,这一次是如此真切。

  场内的音浪更是震耳欲聋。无论哪个队进球,全场都激情呐喊,挥舞彩旗,敲击助威棒,尽情展示着东道主的热情。

  观众席上,一位球迷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很久没有见到这么燃的场面了!”是啊,有幸成为亚运赛场的一名观众,有幸观赏一场拼尽全力的精彩比赛,还有什么理由不报以最热烈的掌声,不释放最饱满的激情呢?

  连日来,亚运会各场馆的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场的中国观众毫不吝惜掌声与呐喊,一次次“燃爆”赛场的热度。

  除了为中国队和中国选手欢呼,大家更是把加油助威声送给外国参赛队和外国选手。女子沙滩排球双人比赛中,中国队对战塔吉克斯坦队,当第二局比分进行到16:6时,塔吉克斯坦选手依然没有放弃,一次、两次、三次……跌倒了重新爬起来,被扣杀后继续迎难向上。观众不禁为这股不服输的拼劲所感染,向她们送上最热烈的掌声。

  竞技体育的赛场上,运动员是主角,观众则是不可或缺的配角。一位CBA球员曾说,“球迷是我们比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观众的现场加油,就会缺少一些动力,缺少一些对比赛的拼劲。”

  在考验极限与耐力的比赛中,观众的鼓励和助威更是一股无形的巨大力量。成都大运会上,法国选手坎皮恩在拿下1500米冠军后,为了感谢观众的热情,再次环跑全场一圈,“是的,我很累,但我想这样做。现场的观众太了不起了,在满座的体育场里跑步,感觉是非常棒的。”

  “用一万个日常,搏一刻热泪盈眶”,这句刘德华为杭州亚运会献唱的《登场》中的歌词,最近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心。那些热爱体育的追梦人,不知要经历多少带着汗与泪的平凡日常,才有机会登上亚运的赛场。而现在,登场的不只有他们,还有你,还有我,每一个见证他们全力以赴去实现梦想的观众。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文明观赛礼仪》中写道:“无论胜负,对各国参赛运动员的精彩表现给予应有的尊重。”作为东道主,我们深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道理,更明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欣赏体育赛事的共同准则。当运动员们穿上代表各国的运动服,站在起点线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不分国界、肤色或信仰,只为了共同追求体育的乐趣、竞技的精神。

  无论是骄阳下的田径赛道、巨浪中的划船比赛,还是灯火辉煌的体育馆,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好“气氛组”,无论输赢,无论国籍,为赛场上的每一次突破叫好,为每一位奋力拼搏的选手喝彩,这是我们对亚洲各国运动员最真挚的欢迎,更是对拼搏向上、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的致敬。

  “你和我同住亚细亚,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同爱同在同分享……”正如杭州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中所唱,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平台,更是一个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的舞台。当运动员们挥洒汗水、忘我比拼时,让我们也用有序观赛、热情助威、全力喝彩,将杭州的文明风范展现给亚洲人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萧看亚运
   第04版:时评
   第05版:镇街
   第06版:新媒+
   第07版:文化 悦读
   第08版:财经
“登场” 为每一个拼搏者喝彩
愿你我接受 一场“奋斗”的精神洗礼
心中存梦想 处处有舞台
展现江南韵 守好“江南忆”
让路于客 “有礼”显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