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3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区第二届老年食堂厨艺技能大赛圆满收官

技艺+爱心 为老人做出营养健康餐

  本报讯(记者  朱林飞)2023年12月30日,“养颐之福·人间有味” 萧山区第二届老年食堂厨艺技能大赛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区8个镇街的25支队伍参赛。

  参赛人员中,既有20岁出头的年轻小厨,也有在农村老年食堂掌勺多年的阿姨们。大家身着绿色围裙,头戴白色帽子,在灶台前各显身手,切磋技艺。

  大赛的现场安排在萧山二职烹饪工场。按比赛规则,2名人员组队,须在一个半小时内制作一道中点(鲜肉中包)和一道规定原料(豆制品)自选热菜。包子沿口要求折出16道褶皱,大家都说难度不小。做一道豆制品热菜,听上去不难,但要烧出老年人喜爱的味道,也需要一定的功力。做包子的材料由主办方提供,自选菜则由参赛人员自带。一眼望去,豆腐、素几、青豆等各色食材摆满了案台。

  只听一声令下,大厨们齐齐开动。先做包子,和面、揉面、醒面、捏包,一个步骤都不能少。9号大厨将醒好的面团轻轻揉搓一番,搓成均匀的6小团,快速用擀面杖擀好面皮,包馅,收口,只见他用手轻轻一旋,一个白胖的包子便呈现在眼前。“你这个包子有16道褶皱吗?”“肯定不止,我平时做包子都有20多道褶皱呢。”大厨信心满满地说。很快,6个包子就做好了。大厨把包子放在蒸屉里,耐心地等待面完全发起来。

  而此时,另一位搭档的厨师已经开始准备自选菜。有位阿姨把油豆腐撕开一个口子,嵌入肉馅,再放上青豆,做成了一盘老底子的常见菜——油豆腐嵌肉。还有厨师带来了模具,把豆腐做成一朵花,放进白色的炖盅,再点缀两粒红色的枸杞和一棵碧绿的青菜,看上去简直就是一道艺术品……

  随着香味四溢,热气腾腾的包子出炉了,自选菜也做好了。专业评委们通过装盘、色香味形气、营养搭配是否适合老年人口味、利于老年食堂推广等方面进行专业评分。“这个包子面皮光滑,有嚼劲,肉馅的味道也好。” “这个大豆腐的颜色略深了些,味道还行。”……大众评委们通过品尝菜肴及受欢迎程度进行打分,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若干名。

  来自进化老年食堂的一位阿姨上台领奖时,嘴巴乐开了花。“很开心能参加这次厨艺大赛,还得了个二等奖,听了评委老师的点评,收获很大,明年的比赛,我们还要来参加。”

  为破解老年人的“做饭难”“吃饭难”等问题,我区从2019年起成立第一家老年食堂,到目前已有为老助餐单位181家。经过4年多时间的探索,全区已初步形成老年食堂、助餐点、中央厨房、社会餐饮企业等多方参与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

  为了让老年人吃得营养、健康、安全,自去年以来,区民政局每年组织对老年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通过举办厨艺大赛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短评

  老年食堂的饭菜,一定要符合老年人的口味,这也是此次老年食堂厨艺技能大赛上,主办方要求参赛人员做一道中点包子和烧一个豆制品热菜的目的所在。包子是老年人爱吃的早餐,豆腐、千张也是老人们喜爱的菜肴。这两样做得好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该老年食堂有没有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

  而从比赛的结果来看,貌似简单的包子,因面团没有醒发透,咬起来像干硬的石头。同样是一道大豆腐,做出来的味道却相差甚远。所以要烧出好的菜,需要勤练苦功,需要时间积累。

  作为老年食堂的源起地,进化镇目前有21家老年食堂,此次派出了12支队伍参加厨艺大赛,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虽然同台竞技不乏专业的酒店大厨,这些来自农村的叔叔阿姨们还是包揽了一二三等奖多个奖项。而进化镇的老人们,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每天都能吃上美味可口的暖心饭。

  正如一位参赛阿姨所说:“老人们口味清淡,我们烧菜时尽量少油少盐,烧得软和一些,清淡一些,让他们吃饱吃好,是我们食堂人员最大的心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调查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漫谈
   第07版:生活
   第08版:公益
技艺+爱心 为老人做出营养健康餐
进化镇联合店口镇开展 流域共治共建美丽河湖活动
2岁小孩放学不慎走失 社区网格联动迅速找回
墅上王村:把“共享村庄”打造成乡村振兴新亮点
社区创意水饺大赛年味满满
楼上水漫金山楼下“小雨”不停 社区介入解难题
新年第一天 萧山一男子酒精中毒被送进E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