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潮龙 纪晓冬 汪观能 俞啸煜 通讯员 姚璐
作为城市发展重要内容,如何实现社会治理更加高效能,这是“后亚运时代”的鲜明主题。为此,我们专访了区社会治理中心(城市智治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周长青。
记者:去年5月区社会治理中心、区城市智治中心、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进行了体制改革,之后有怎样的进展和变化?
周长青:“三中心合一”是我区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以此为契机,以“三网融合”整体智治体系建设杭州首批试点为抓手,聚焦线上指挥协调、分析研判、督查考评等职能,深化线下高效协同、全程闭环、共建共治等举措,不断强化“寓治理于服务之中”,数字赋能萧山社会治理能级跃升。2023年,我区荣获了中国社会治理十强县(市、区)称号。
记者:社会治理中心的工作获得人民日报等各级媒体、领导、专家的点赞,中心做了哪些工作?
周长青:我们积极构建“区级强指挥、部门高协同、镇街重实战、村社抓落地、网格快反应”的五级治理架构,依托“萧山·红领通”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全量信息视图、城市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力争实现全面数据汇聚、全量事件流转、全域态势感知和全程闭环管控;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多跨一件事建设,打通城市运行和社会治理中的堵点、痛点。
记者:“萧山·红领通”基层智治综合应用获评全国2022年城市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之后,又被收录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浙江实践100例》。它在响应群众诉求、提升事件处置效率方面又有什么明显成效?
周长青:目前,我们“萧山·红领通”平台是全区基层治理事件任务流转处置的中枢,涉及萧山各部门、镇街用户量达到3.1万人、日最高浏览量达到9.9万次、日最高流转处置事件达到5000多件。2023年全年流转处置事件共90万件,每件事件平均处置时长从以前的56小时下降至31小时,整整下降了45%。其中,交通安全、矛盾纠纷、欠薪事件数量同比分别减少25%、17%、54%。
记者:新的一年主要工作思路是什么?
周长青:我们将以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城乡融合、“大区善治”为目标,全力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全场景、全参与的“五全”动态精准治理,加速萧山全域智治体系建设。
记者:现在我们身边的治理力量越来越多元,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更加强烈,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心指挥协同等一系列功能的发挥,未来中心如何采取举措进一步深化?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