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萧法
2023年,区法院紧紧锚定“全市领头雁、全省排头兵、全国先行者”目标,全面落实区委法院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这一年,区法院新收各类案件32331件,结案32436件;平均审理天数55.4天,同比缩短10.8天;法官人均结案334件,超出全省平均值101件,办案质效实现新提升。
平安护航 共襄亚运盛会
从“潮起亚细亚”到“最忆是杭州”,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让“浙”里焕发无限精彩,盛会背后的平安祥和亦显可贵。“浙”一年,区法院精研细磨落笔“平安”,书写亚运大考司法高分答卷。
如果有人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制作销售印有亚运吉祥物、会徽潮涌等图案的产品,怎么办?去年9月,该院开庭审理了这起侵犯亚运会著作权案,以依法快审快结跑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加速度”。同年,最高法院发布涉体育纠纷民事典型案例八则,该院审理的另一起涉亚运侵害特殊标志专有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入选,成为体育赛事普法“金名片”。
法庭之外,如何更好地护航亚运盛会?在萧山设立的杭州亚运村共享法庭,既是杭州12家亚运共享法庭的最强大脑、指挥中心,也是展现中国法治自信、浙江法治成果、杭州法院法治担当的窗口。
依托毗邻杭州亚运村优势,常态化邀请代表委员、特约监督员、企业家、学生和群众代表等开展“公众开放日”,开展普法宣传21场、覆盖2300余人,当好法治文化的传播者。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走访辖区街道倾听群众心声,提供法律咨询约500次,指导化解涉亚运非诉纠纷180起,当好亚运会成功举办的护航者。通过数据驾驶舱,以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助力构建涉亚运纠纷预防、调处机制,激发“1+11”建设模式最大效能,当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践行者。
去年,杭州亚运村共享法庭入选了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前不久,还获评了全省第三批示范共享法庭。
司法注能 厚植营商沃土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一直是萧山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基础和最强底气。区法院在助企服务上主动作为,全力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提档升级。
“如何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水平又该如何提升?”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该院以“市场主体感受度”为出发点,升级本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将40余条立审执破全流程“减时”“降费”处置规则压实到每一个涉企案件办理中,将各项“安商”“暖商”举措融入司法办案全流程。全年妥善审结涉企案件10962件,解决商业纠纷用时同比缩短18天。
在2023年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前夕,宁围(亚运村)法庭的法官杜志慧、李霞走进钱江世纪城奥体万科中心,以“直播间内的涉知识产权侵权界限”为主题,给相关从业者把侵权边界问题说透彻、讲明白。据悉,像这样的主题普法活动还有很多。一年来,该院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等方式,将企业的“需求清单”梳理成法院的“履职清单”,助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当前,已主动上门为近百家企业“把脉问诊”,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隐患病灶”。
同时,该院积极运用破产清算、重整、和解“工具箱”,推进“僵尸企业”加快出清、“生病企业”及时救治,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腾挪新空间。全年盘活不良资产2.4亿元,释放土地资源45.7亩,推动12家危困企业涅槃重生。
针对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行为,区法院敢于亮剑,依法予以严厉打击。某企业原高管利用职务之便,以虚增交易环节侵占公司财产,该案进入审判程序后,法院依法从严将企业“蛀虫”绳之以法。与此同时,承办法官还积极促成被告人退赔,于判决前追回全部案款发还给企业。“感谢法官,公司生产已经回归正轨了!”不久后,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向法官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当能动司法用“暖服务”营造出了企业健康发展的“热环境”,这是法院人的获得,也是法院人奋力追寻的答案——2023年,上述案件入选了全省法院民营企业刑事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能动司法 绘就和谐“枫”景
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化发展,也是人民法院“抓前端、治未病”的担当之举。区法院紧紧围绕平安萧山建设,以促进非诉多元解纷、高质量运行共享法庭、推广市场化解纷为突破口,诉源治理工作呈现良好势头。近三年,该院总收案量持续下降,诉前化解纠纷数量持续上升。这“一升一降”之间的“金钥匙”,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优越的治理智慧。
“咱农民最见不得耕地浪费了,晚稻种上了,心里就踏实了!”去年夏天,瓜沥法庭庭长苏杰汇聚共享法庭、当地村社力量,成功调解涉26户村民的土地承包纠纷,避免40多亩农田因纠纷而撂荒……这是被《人民法院报》点赞的萧山好“枫”景,也是我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的真实写照。2023年,区法院全面推广共享法庭集成应用2.0,通过应用平台更新迭代、多跨场景一体联通,为基层法治聚能增效。全年指导调解31423次、化解纠纷19169起、普法宣传13188场,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善治就在眼前。
此外,市场化解纷为诉源治理带来一片新天地——引入律师、民非组织等专业调解力量到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让“专业事情专业做”“市场纠纷市场解”慢慢地成为一种行为共识。
“以前,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在基层村社发挥了很大作用,共享法庭这种‘家门口的法庭’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现在,‘枫桥经验’延伸到城市社区,以市场化解纷机制为落脚点,化解了不少商事纠纷,可以说,结出了都市版‘枫桥经验’的果实。”据该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陆少伟庭长介绍,“目前,已经有不少买卖合同纠纷、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等,在律师调解员的协调下,得到更及时有效地化解。”2023年,市场化解纷已成功在诉前化解纠纷1512件,并上榜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十大品牌项目”。
法安四时 守护万家灯火
区法院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践行司法为民初心。这一年,该院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全年审结刑事案件1263件1590人;强化民生司法保障,审结民事案件20042件;深化推动依法行政,审结行政案件357件,协调化解行政争议93件;加快兑现胜诉权益,执结执行案件9890件,执行到位21.8亿元……以司法之力守护万家灯火。
与此同时,该院不断擦亮数字法治“新窗口”,对标对表省高院“全域数字法院”重点改革任务清单,以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为抓手,持续推进全流程审判执行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努力实现为司法提速、为群众解忧。该集约中心自去年5月揭牌成立后,公告率、上诉移送天数、案款发放等群众关切的细微之处纷纷改善,相关工作获省高院肯定。
为了让司法公正更加可感、可见、可及,该院通过“司法公正在线”给每个案件赋码,把评判公正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努力缩小法院自我评价与群众感受之间的差距。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收到当事人和律师意见建议1557条、评价678条。可以说,“司法公正在线”架起了一座连接群众诉求和司法供给的“连心桥”,也让司法权运行全过程处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去年,“司法公正在线”项目迭代进入了“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改革应用一本账S4,工作经验被省高院刊发推广。
推进法院工作现代化,队伍建设是关键,能力提升是根本。对此,区法院聚焦工作实绩,大力开展“提振精气神、奋勇争一流”干部作风大整顿专项行动,注重赛马比拼,组织“双月之星”“星火青年”评比活动,在全院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深化“星火相传”导师结对工程,用好“永兴研习社”自力平台,选育储备具有扎实法学功底和广阔视野的复合型干部,为实现新时代人民法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4年,区法院将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下,认真落实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议,踔厉奋发、勇攀高峰,以攻坚执行“一件事” 改革为抓手,加速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萧山在后亚运时代打开新通道,创造新业绩,奋力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