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泰
天气渐渐转热了,气温越来越高,老婆又开始洗涤、整理、收纳冬天的衣服了。
有一件银灰色的羽绒服,是我平生穿的第一件羽绒服,它外观略显臃肿,刚好掩盖了我瘦小的身材。一衣在身,让我有了冬日披朔风,傲立绒衣中的感觉。那时羽绒服还刚刚开始流行,这件衣服是附近一家知名的乡办企业生产的,质量是真的好,保暖效果杠杠的,大冬天,年轻时的我,身上即使只穿一件薄薄的衬衣,只要套上这件厚厚的羽绒服,就一点也不感觉到冷了。真是“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这件羽绒服也算得上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件“工作服”。当时,我在乡政府从事文秘工作,有一年年终,由于全乡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同时也为了促进本乡绒毛厂的发展,乡党委政府决定奖励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每人一件羽绒服。当听到这一消息时,我还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元,根本不够买一件羽绒服。所以得知这一喜讯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大家都穿着崭新的羽绒服,喜气洋洋,精神饱满,工作劲头更高了。
后来我离开了乡政府,这件羽绒服就一直跟着我从农村来到了城里,从一个单位,又调到另一个单位。那细细密密缝在衣服里的一片片羽绒,也记载下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件往事。我穿着它,走过乡村的田间小道;到偏远的浙西山区为企业招收女工;在城区街头清扫道路积雪;在下村挂职的农户家庭问寒问暖;在机场二期征迁的现场来回奔波;在冰天雪地里保障城市的正常亮灯……工作之余,它还陪着我去看电影、谈恋爱、结婚、养育孩子。它默默无闻,始终如一,一路同行,陪伴我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承受了太多的喜怒哀乐。在无数个寒冬腊月,它拥抱着我,我也拥抱着它,就这样温暖相待,幸福相依,一起走过了一个个漫长的冬天,又走向一个个希望的春天。
一晃三十多年时间过去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件国产普通羽绒服差不多要八九十元钱,档次高一点的价格还要更贵,而那时一斤猪肉的价格还不到2元钱。大部分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四十元,农民的收入更低了,大家都舍不得花两三个月的工资去买件羽绒服。穿得起羽绒服的要么是有钱人,要么是有身份的人,羽绒服也算得上是奢侈品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羽绒服早已走入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一家人脱套换套,一个人拥有两三件羽绒服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我也陆陆续续买了几件颜色、款式不同的羽绒服。
虽然那件老款羽绒服已渐渐泛黄,也越来越显得老土,但我还是舍不得丢掉它。就像当过兵的人对军大衣情有独钟一样,我与这件老款羽绒服的相处越久、感情越深、故事越多。